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只见代表着李徽的立绘,使用一柄长枪直接刺向了黑点,这是代表着瓦剌阵营的黑色棋子。
“你们的反抗,都是徒劳的。”
就在李徽的身后,宣平的立绘微微闪烁,他沉稳肃然地整军压阵,在李徽率着精锐冲杀敌阵,他在后面阻截瓦剌残军对于包围圈的突围,做着缜密的收尾步骤。
而画面中最后出现的陆成安。
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对着棋盘伸出手来,不急不缓地捡起上面的黑棋,一个接着一个丢入棋篓之中。
【李徽大破瓦剌主军,斩首7300余众。】
【宣平坐镇后方,阻止瓦剌军十三次突破,绞杀5103人。】
【大晟境内,瓦剌军已被彻底平定。】
【南方治安大幅度上升。】
【由于地方政权的苏醒和恢复,大量世家重新回迁,秩序在这批世家的建设下,得到了稳固。】
【李徽麾下的五千将士在与瓦剌激烈的战斗中获取了大量的对敌经验,他们这次难得的作战经验使得其中三千骑兵进化成了一支王者之师。】
【大晟骑卫→白马义从】
原本在【云集响应】后的招募下,士气空前高涨,被评定为紫色品质的大晟骑卫,在平定瓦剌骑兵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画面上。
清一色的白马,雄赳赳的行军之姿,领头的骑士高举‘大晟’战旗,好不威风!
晋王握紧了拳头。
这样一支完美无瑕的骑兵部队,这可是她的梦想啊!
【天和元年七月,陆成安作为三军主帅,平定境内瓦剌之乱,尽数坑杀五万余众的瓦剌部众,陆成安之名威名远扬,整个南方百姓欢庆这次大战的胜利,更有人请来画师,将陆成安的人像画下,放入祠堂之中以此震慑邪祟。】
【至此,陆成安——威震四海!】
【史称‘三夷之战’!】
.....
.....
.....
第69章 君臣奏对,宁王痛惜曾经为晋王‘卖弄风姿’的陆君侯!
如此大捷,震慑北虏诸族的异心。
陆成安一班师回朝就进入了【君臣奏对】之中。
【君臣奏对】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皇帝有重量级的大事要和群臣商议,史官将其记录下来,进行保存。
像陆成安这种大捷之后,【君臣奏对】是属于收尾的工作,相当于是把这一场‘三夷之战’中的细节更好地流传下去。
还有一种,就类似于皇帝想让史官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故意让自己喜欢的臣子在史书上留一笔。
早前时期的君臣奏对,还是很具有‘格调’的事情,很多臣子为了有‘君臣奏对’的机会,疯狂进言劝谏,就为了让自己名留史书。
到了后来昏庸的皇帝为了一己私利,故意让史官给他展现‘完美’的一面,导致君臣奏对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成了互相之间的商业互吹。
而君臣奏对中,有公开场合和私密场合之间的奏对,只要史官在旁即可。
【寝宫——】
【陆成安缓步走入,在乾清宫内,天和帝已经在纱幔后静静候着,在宫内,一位史官坐着,准备记录两人之间的奏对。】
【“臣陆成安,见过陛下。”陆成安微微一躬。】
画面中的史官微皱眉头,抬笔开始指责‘丞相矜功而傲......’,这年头的史官骨头还是比较硬的,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记录什么事情。
天和帝接手的这个朝政,比秦王接手的朝政要干净许多。
秦王那会儿,大部分的臣子成分不明,什么派系的都有,‘天京之战’,长孙明带着大部分人南迁时,招贤令就凸显了充分的作用,宁王就趁机植入了大量没有背景的寒门。
而陆成安确实不喜欢结党营私。
像现在极为缺乏人才之际,陆成安都没有趁机组建什么政治联盟的党派,在朝中把持权政。
【天和帝苏芷凝走了过来,默不作声地把这一页撕了。】
【史官错愕,稍加思索后,‘丞相于百忙之中,进宫面见陛下,倦而不跪,帝宽厚,恕之。’】
宁王当然看得出来这个史官是典型的舔皇派。
对自己也算是忠心耿耿,但这未免也太不知道变通了。
第一次是说陆成安对待皇帝的态度不恭顺,你对他要求那么高干什么啊,宁王就怕操劳到自己的无敌臣卡,生怕陆成安哪天累着了,直接告老还乡,那就是整个朝廷巨大损失了。
第二次,她已经敲打了一通。
于是史官换了一种写法,意思是丞相劳苦功高,很是疲倦,陛下很宽厚,就免去了丞相应尽的礼节。
你搁这欲扬先抑啊?
宁王恨不得自己来写这个君臣奏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