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秦王已经向她的阿姨们动手了,完全是杀红眼了。
陆成安自然趁着现在,偷偷发育,笼络晋地的地方乡绅,不过三年的时间,发育的很吃力。
藩王的局限性绝对是有的,府卫兵名义上还是听从皇帝的,有人盯梢,陆成安发育是断断续续的,真实的骨干还是那八百平虏卫。
【济钰四年,苏知清向晋地发表檄文,以讨晋地不臣之心,命令晋王速速归京请罪。】
陆成安咬牙切齿,只有四年,还是没能苟住,这秦王都他妈打上脸了,不可能不反击。
还没等陆成安准备迎战。
晋王已经提前操作。
【晋王向济钰帝苏知清宣战,平北君侯陆成安慷慨回击——《告晋地予民书》。】
【檄文中叙述晋王自就藩以来,镇藩晋地,善待子民,一心敬慎奉法守分,不敢违越。】
【昔年大宁被瓦剌所破,晋王不能食寐,驸马亲率两千亲王军以讨胡虏,仅归八百勇士。】
【又道平北君侯陆成安早年劝谏先帝征讨瓦剌部而因先帝心存仁慈,留中不发,铸成北地大祸,眼下又被奸佞所指,三尺之身却无报国之路,何不叹息缅怀先帝之逝,若先帝不死,现今又怎么会让小人当道,为祸朝堂?】
【感叹之余,又道晋王府上上下下满门宁愿死在与胡虏相抗的战场上,也不愿蒙受这般任人污蔑的委屈而入罪。】
【尾页独留四字——天日昭昭。】
只见整个屏幕的大地图轰然变化。
所有地图都变成了战争迷雾般的黑影,仅仅剩下太原城一座孤城,下一秒晋地府卫兵的副总兵赵谦义戴着满脸血污提着总兵官和行帐监军内侍的首级投诚而来。
陆成安有些凝重。
这下是真开到靖难的副本了。
只能围绕着晋王的优势去打了,希望她外祖父的余晖还能靠得住,能策反一部分将士,否则就靠晋地的官兵硬撼还是打不了的。
朱棣的靖难之役能赢,主要还是建文帝那边有另外一位名叫李景隆的大明‘战神’。
只要集齐李景隆+朱祁镇的大明双战神,即可凑出最强大明羁绊——开门投诚。
但显然,眼下的大晟朝可没有像李景隆这样的不世出‘名将’,所以陆成安还得谨慎抉择自己的任何命令。
.....
.....
.....
第36章 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
汉王苏瑜舟现在处于一个观战者视角。
她微眯眼睛。
朝堂中的剧变,归根结底还是积重难返,父皇在位时,能镇得住底下的诸多文臣,且那时的勋贵还有以山阳公吴英为首的武将集团。
可是父皇病重的时候,山阳公吴英等等老一辈的名将早已先一步离世,后来居上者都是新的勋贵集团,已经混不进京圈,且很多都是二世祖,很少有人能自己拿捏主意,而这时,整个朝堂已经是被文臣彻底把持,他们这些勋贵就更摸不到权利中心了。
秦王为了不让她起势,养虎为患,借助了长孙家的能量,不断打压她的生存空间。
即便苏瑜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是还是先天性上的问题,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没有外戚支持的情况下,自己扶持起来的汉王政党,被秦王用驱虎吞狼的方法嚼碎。
而且势力的初期,原本就很难发展,开局就被秦王往死里压制,哪怕苏瑜舟有了一次模拟成功的经验,也没办法在这种高压下,成功反击。
但是,秦王也付出了代价。
在朝中斗争了十年后,她苏瑜舟被高强度压制发育空间的情况下败局已定,这时,秦王失去了重要的外敌后,长孙家这头猛虎就再也不受秦王的控制。
苏瑜舟很难不怀疑,这是秦王故意针对上一轮的赢家。
等到长孙家不受控制的时候,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的秦王过来议和,最终得出了‘内斗归内斗,天下还得是她们苏家的,绝不能便宜了长孙家。’的共识。
原本苏瑜舟在京城内的失败,是要被软禁一辈子的,结果硬是被秦王顶着压力劝说群臣将汉王外放就藩。
苏知清的意思是让汉王先在其他地方发展,到时候能有起兵反抗长孙家叛乱的能力。
可是没想到长孙家做得那么绝。
既然你秦王苏知清顶着那么大压力想做个‘好人’,将汉王外放就藩,那不如我来当这个恶人,直接在途中就把苏瑜舟给刺杀了。
秦王太低估长孙家的能力和决心。
苏瑜舟更是没得选,她是被秦王给活生生坑死的,秦王用驱虎吞狼这一招把她给打压惨了,在京城争权失败,她就已经崩盘了,哪怕长孙家不刺杀她,放她在地方发展,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发展起来了。
现在的情况对整个大晟朝而言,很危险,驱虎吞狼没驾驭住恶虎,反为其害。
她苏瑜舟又被恶意针对从头到尾政党都没积累起来,缺少能扛局势的重臣摇旗助威,没了敲山震虎的能力。
苏瑜舟此时无比怀念陆成安。
有龙场悟道的陆成安在,何至于此啊!
都怪那个混账妹妹!苏瑜舟一想到晋王就来气了,她自己不能夺嫡也就算了,还跑过来捣蛋抢人,把人抢了,也把人毁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