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50章乾坤骨董集精美绝伦龙山文化玉器
收藏古玩艺术品的终极目标是真、精、稀,而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老、普、残上徘徊不前!李舞雩一直想收集一个经典龙山文化玉器,带有神鸟图腾的龙山文化玉器。在上海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都能看到带太阳神图案神鸟纹玉圭,一直和山东玩龙山文化玉器王红旗老师有联系。
山东、河南、陕西、河北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其中,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玉器较多,种类有玉锛、玉铲、玉、玉钺、玑和玉环等,玉器颜色有墨绿色、褐色等,玉锛上的饕餮纹,为商代铜器饕餮纹的祖型。河南龙山文化出土数量较少,玉器种类有玉璧、玉璜、玉环、玉饰等。陕西龙山文化发现的玉器不甚丰富,种类有玉璜、玑、玉璋、玉切刀、玉镰、玉钺、玉雕人首等。河北龙山文化亦有玉器少量出土。
龙山文化玉器(jades of the longshan culture),经多年大量发掘与研究表明,龙山文化的系统与来源并不单一,可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北龙山文化。这 4个文化中的玉器以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玉器较多,河南龙山文化和河北龙山文化玉器发现较少。山东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中的玑和玉质生产工具颇具特色。山东龙山文化玉锛上的饕餮纹,应是商代铜器饕餮纹的祖型。
最早发现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遗址,1936年曾出土了一件扁平有孔玉斧。此后,除发现少量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外,还发现了饕餮纹玉锛和大型玉铲等礼器,极为珍贵。出土玉器较多的遗址有日照市两城镇、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等处,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五莲县丹土村、滕州市庄里西等遗址也有少量玉器出土。
龙山文化最早发现在山东龙山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命名是以古陶器来命名的,在同时期的古陶器型;纹饰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器型古陶的考古遗址所发现的古陶器均称之为龙山文化。而龙山文化在考古中发现了很多高古玉器,这些古玉:根据考古学家分析论证属于龙山时期的高古玉器。
因此龙山古玉命名由此而来。根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山东;江苏;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从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古玉可以看出:龙山文化古玉与龙山文化古陶器一样:具有共性和差异。
所具有的共性同古陶器一样: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器型。差异:具有不同地域的个性。就目前全国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同类型相比较;通过碳十四年轮校正,根据现有的不同地区的龙山文化古玉分布发展:各个地区的龙山文化发展进程并不相同,因此出现同时期龙山文化发展快慢之现象。
龙山文化的年限具体定在距今:3300-4500年。就时间上来看早期与大汶口文化相重叠,中期与夏相重叠;晚期与商周时期相重叠。上述的观点通过考古学中的类比学得到了证实:通过高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商周青铜器表面的纹饰比较,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纹饰。
一.龙山文化的发展与研究龙山文化研究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约从1932年—1959年);发展阶段(约从1960年—1978年),这一阶段以海岱龙山文化明确地从泛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开始,到70年代末海岱龙山文化内部地方类型的研究展开为止;全面振兴阶段(约从1979年—现在)这一阶段的考古调查工作,由于进行了几次全省性的文物普查,新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成倍增长,总数已达千处以上。
二.典型遗址海带龙山文化遗址已发现1000余处,经过发掘的也有60余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山东省的章丘城子崖、邹平丁公、临淄田旺、寿光边线王、潍坊姚官庄、临朐西朱封、潍县鲁家口、日照两城镇、东海峪和尧王城、泗水尹家城、兖州西吴寺、栖霞杨家圈;河南的永城王油坊和造律台、鹿邑栾台等。
三.分期、特征与年代
1、分期典型遗址的分期:尹家城遗址(划分为六期)、丁公遗址(划分为五期)、三里河遗址(划分为四期)。陶器的演化可以反映各个分期的不同特点。
2、各期的文化特征
第一期:本期遗存见于东海峪、尧王城、大范庄、尹家城、西吴寺、前掌大、丁公、三里河、呈子和狮子形等遗址。房址主要为半地穴式建筑,面积一般较小,已经开始出现台基式房屋;墓葬均为中小型墓;陶器的颜色,墓葬和居址差别很大。
第二期:瓷器遗存主要发现于东海峪、尧王城、尹家城、丁公、城子崖、姚官庄、呈子、三里河、狮子行、邹家庄和杨家营凤凰台等遗址。房址中半地穴式、地面式和台基式建筑并存,形状以方形和长方形居多;陶器中黑陶的比例上升。
第三期:本期遗存主要见于东海峪、尧王城、尹家城、西吴寺、栾台、尚庄、城子崖、丁公、凤凰台、田旺、西朱封、姚官庄、三里河和狮子行等遗址。房址中半地穴式建筑较少,地面式建筑较多;发现少量特大型墓;陶器以黑陶居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四期:本期遗存主要发现于尧王城、化家村、尹家城、王油坊、尚庄、城子崖、田旺和三里河等遗址。房址以方形和长方形的单间地面式建筑为主,某些地区还有双间或多间相连的建筑;大中小型墓均有发现;陶器以黑陶最多,灰陶次之。
第五期:瓷器遗存主要见于两城镇、尹家城、造律台、王油坊、栾台、青堌堆、莘冢集、尚庄、南陈庄、邢寨汪、城子崖、丁公和田旺等遗址。房址、墓葬和第四期相比没有产生大的变化;灰陶比例上升,黑陶比例下降。
第六期:本期遗存主要见于两城镇、尹家城、济宁程子崖、王油坊、青堌堆、丁公、火山埠和杨家圈等遗址。房址多为方形和长方形地面式建筑;墓葬均为小型墓;陶器以灰陶为主。
3、年代海岱龙山文化延续了约600年的时间,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的分界,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后。
四.地方类型
1、城子崖类型: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中上游和徒骇河流域的鲁西北地区。
2、尹家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汶河、泗河中上游的泰安、济宁、枣庄地区。
3、姚官庄类型:主要分布于潍河、瀰河流域地区,西界大约在淄河沿岸,东侧似未越过胶莱河。
4、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河、沭河中上游地区和日照、赣榆沿海一带,西、北两侧分别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连,向南似未越过陇海铁路。
5、杨家圈类型: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及其沿海岛屿地区,三面环海,西南部与大陆相连,分界约在胶莱河一线。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