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04章乾坤骨董集—洒釉虎皮天目盏--大美至简写意彩绘
李舞雩一直喜欢喝茶,绿茶对贵州湄潭翠芽和浙江安吉白茶,福建岩茶和肉桂广东凤凰单丛云南普洱,人生不过是喝一杯茶,谈一段天,兜兜转转,玩玩看看。绿茶青碧,一杯入喉,如吞没大片田野。心清似湖水,微澜照影。
红茶浑厚,一口舌畔,像黄钟大吕在你脑海演奏。心域如奏,绕梁三日。
白茶淡泊,一叶如舟,划向你心灵的深海。心淡意远,不争机巧。
乌龙杂陈,一饮而尽,恰如那快意人生。心旷神怡,襟怀坦荡。
普洱酣畅,一盅浓郁,似那浮生里缠绵悱恻的情感。心怀荡漾,天光云影。
苦茶有趣,一片醒神,给你痛苦,更使你宽广。心想事成,苦尽甘来。
李舞雩收藏很多和饮茶相关物件,茶盏特别多,喝茶杯子也多,老家就是江西吉安,去过很多次吉州窑窑址吉安永和镇,对着宋代吉州窑喝茶的神品非常感兴趣,有机会和文玩好友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恩汉老师及香港佳士得拍卖欧先生、广州市艺术品收藏家协会梁会长、广东省老干部管理局韦局长及广州市文物书店方书记经常去广州古玩城一楼罗艺见面喝茶,罗艺把这个吉州窑给大家品鉴,罗艺是福建人,一直和他在明清古玉有交流,但是他店里主要是高古瓷和明清瓷器为主,而且经营很多年,在广州古玩圈铸就几位收藏大家,这次有机会看到这个吉州窑黑釉瓷:洒釉虎皮天目盏,我非常喜欢,大美至简,写意彩绘,而且又是老家吉安宋代经典代表物件,我又爱好喝茶,又喜欢宋代物件,大家都一致建议我收藏,花了不少钱收为己有。
这只宋代黑釉瓷为吉州窑经典器型,是洒釉虎皮天目盏,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它利用天然黑色和黄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各种窑变色斑犹如云雾、细雨、芦花、玳瑁的甲壳、虎皮的纹斑或青、蓝、绿、紫的火焰,这些异彩缤纷的釉面装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开创了釉上彩绘的先河。表达了大美至简写意彩绘,有含蓄的风味和浓厚的国画意境。
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历史。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吉州窑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吉州窑,宋时八大民窑之一。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该窑创烧于唐代晚期,兴于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停烧,前后达1200年之久,是中国陶瓷史上规模较大的瓷窑之一。所烧瓷器种类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装饰手法独特。从瓷器类别看主要有:青瓷、乳白瓷、黑釉瓷、黑釉窑变瓷、彩绘瓷、琉璃型绿釉瓷等。所产器物在海内外畅销不衰,至今有的仍是国内外收藏者所珍藏的珍品。
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东昌志》记载: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宋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殿峻字,呈现出“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永和镇也成为“天下三镇”之一。古瓷片、窑具还俯拾皆是,一条条用阻坛和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依旧保留了古瓷城的风貌。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其中,黒釉剪纸贴花是吉州窑最大的特点。该窑的产品种类繁多,有建窑的黒釉瓷,有定窑的白釉瓷,有景德镇的青白釉瓷,有仿哥窑的百圾碎瓷,还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釉瓷等,均各有特色。
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晚唐时期以烧造酱褐、乳白釉瓷器为主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烧造,但形制已发生变化,同时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这一时期的乳白釉瓷有涩圈、高圈足、瓜棱腹碗、饰褐色点彩钵、器盖、菱口碟、唇口和莲瓣纹高足杯等。莲瓣纹高足杯为北宋常见物。碗、钵、碟等施釉不及底,底式切削粗涩。乳白釉钵厚唇或卷唇,釉不及底,支钉烧,有褐色彩斑,平底或近宽圈足,似五代至北宋时烧造。南宋时期的乳白瓷有各类碗、盏、粉盒等。这些器物多满釉,碗釉色晶莹润泽,开冰裂细纹。吉州窑产品的装饰风格以最深沉如水而晦涩莫测的黑色为主调,以走兽飞禽和山林之变为点缀,奇诡变幻,犹如充满山豺虎豹、烟瘴弥漫的千里南岭一般的诡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代乳白瓷没有各式碗、碟、高足杯和玉壶春瓶等。高足杯、芒口太平底印花碗、玉壶春瓶和芒口双鱼纹印花碟等,都是元代典型断代器。
吉州窑黑釉瓷似在北宋时期才开始烧造。南宋时期的黑釉瓷有芒口、敛口、卷唇、深腹、外黑内白釉碗、盘、芒口薄唇碟、罐、瓶、注壶、鼎、杯和器盖等。芒口、底足矮内凹.为吉州窑黑釉碗、盏最常见的特点,且多施满釉。
元代时期的黑釉瓷有碗、碟、杯、高足杯、罐、黑釉彩绘折唇盆、扁腹壶、鼎、器盖、镂空炉和褐釉柳斗纹罐等。碗盏、杯多芒口,腹斜削,较粗糙。折唇盆这种胎型装饰为宋代所不见,与元代仿银器作风近似。长颈瓶元墓常有出土。黑釉瓶与元代梅瓶风格接近。各式器盖和白色乳钉纹作风以及镂空和半环形小钮装饰在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的大批元瓷中已有发现。
总之吉州窑黑釉瓷器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3个不同时期,延续时间较长,形制也略有变化。从南宋开始,吉州窑出现了一种新的彩绘瓷,至元代彩绘瓷生产盛极一时。主要器型有粉盒和方唇盆。粉盒盖面有的彩“尹家个”、“粉合十分”。这“尹家”似与“舒家”(舒翁窑)同时。方唇彩盒的形制近似宋代磁州窑器作风。
元代时期,彩绘瓷有很大发展。主要器型有耀、海涛鸳鸯戏水纹瓶、杯、器盖和折唇盆等。海涛梅竹纹罐与南宋时期跃鹿纹罐纹饰风格不同,海涛纹瓷在中国元代沉船内已有发现。其他如连续几何纹地、锦地开光图案和乳钉纹以及半环形小钮均系元代瓷器中典型的装饰风格。镂空乳钉纹杯荷叶形盖和半环形、三角形小钮器盖均与元代瓷器造型相似折唇盆的彩绘纹样在宋代吉州窑少见,与磁州窑纹样近似但其折唇的造型装饰则为元代瓷器仿银器的一种作风。
吉州窑在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绿釉瓷其中以枕为多。新出土的那种腰圆形蕉叶纹绿釉枕在修水清江和吉水等地均有发现。有的枕底印有“舒家记”款,似为宋代“舒翁窑”产品。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木叶、玳瑁、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堆塑和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