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那么功劳是朱祁钰的,还是王守仁的?
“他公务繁忙,尚且年轻,如何能写得出惊世文章?”朱祁钰不想留把柄,他想自己成圣,不想借别人的光。
父子俩密谈许久,朱见漭出养心殿的时候,嘴巴乐得合不拢嘴,时间太久没见过天家父子这般亲密无间了。
儒家这一套,为何被统治者如此青睐,因为有利于统治。
让老四进来,纯属迫于无奈。
老皇帝的权柄毋庸置疑,千古罕见的大帝,说他没有皇权,谁信啊。
就是大明理论体系。
就算有一天查到他们头上,又能怎么样?财富都挥霍了,要命一条!
钱没了,又能如何!
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大明,应该妥妥的进入发达国家,结果却离发达国家的线越来越远。
就是说,大明四十亿人想进入发达国家,就得把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拉下水,一起进入平均收入500元的时代。
脱离了儒家思想,华夏人看不懂,最后还得用儒家思想解释一遍,那不还是回来了吗?
他要补全舆论这一环。
是不是得多写几本书呢?
朱祁钰生气道:“这是朕一生心血呀,你却要抢走你爹的心血?你还是个人吗?”
当时的朝廷情况是,朝廷赤贫,江南巨富,百姓吃不上饭。
自始至终,都在算计天下百姓,也在算计朝廷诸卿,算计自己的身后名。
等他人死灯灭,金身碎了就碎了,自有后人帮他弥补的,不会让这身金身毁掉的。
“消消气消消气。”
可这是理想状态,如果人人都是圣人,那么国企就能让社会财富,尽可能的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从而进入到理想国的状态。
除非老皇帝一直活着,这钱才能花在刀刃上,不然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朱见漭心里一惊,老皇帝是不放心朱佑棅,想将他踢出京去。
收归国有,是极为理想化的做法,只是忽略了人心,掌握国企的人,他们岂会放过到手的财富?
国企的想法非常好。
要不咋说,朱祁钰其实也可以包装成圣人的。
他不会动摇爵位,但会收紧勋贵的福利,这是对勋贵的整体惩罚。
但确实他真真正正自己写的。
这一次,则是用政治手段,进行财富二次分配。
这样一来,他的思想就传下去了。
最关键的是,这套思想是最能统治百姓的好思想,最有利于统治的东西,傻子才扔掉呢!
换皮,有换皮的原因。
既然都成圣了。
圣人不可能就一部书的。
为何又被抛弃了呢?
咱们做得好,怕谁说?
明人是全世界上最愿意参与政治的人,对于权力有着先天性的渴望,难以理解的渴望。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