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9 章 高起潜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高起潜?

    朱由检在记忆里想起这个人了,

    这个太监不一般,他是太监监军,监军山东。

    历史上崇祯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傻。

    干掉了魏忠贤,他就什么不要了。

    一股脑全相信东林党,那都是臆想出来的。

    实际上崇祯从来没有相信过东林党。

    他只不过是被这群蒙蔽了。

    就比如太监这一行,崇祯玩的不比天启差。

    而高起潜的军事才能也被崇祯发现。

    崇祯甚至还从中看到自己用人方针的成功,并得出一个更广泛的结论。

    既然那些整天唱着理学道德至上的高调,其实道德水准相当低下的士大夫们毫无治国安邦的能力,倒不如重用像高起潜这种有才能的阉人。

    太监监军的始作俑者大概是东汉,随后的唐、宋都继承了这个传统,而且发扬光大。

    唐朝后期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皇帝说话管用的情况只是极少数。

    太监们说话管用的情况才是大多数,所以中晚唐皇帝是很被动的。

    太监有时候想睡皇帝老婆了,当晚就去了。

    太监想让那个妃子侍寝,那皇帝就必须睡那个。

    要不然腿给你打断。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但唐朝的太监确实牛逼,因为人家监军。

    手里有军队,你不听话就换掉你。

    但明朝的皇帝除了个别人外都很爷们,尤其是在太监监军问题上,他们是很主动的。

    就连严禁太监干预政事的朱元璋,也不时地派身边的太监去犒劳军队和观摩军事。

    没错,就是朱元璋。

    最痛恨太监的洪武皇帝,他也会派太监监军。

    没办法,因为太监就像家里的狗。

    大臣就像家里的打工的网

    你是信家里的狗,还是那些跑到你家打工的人,这些人中还有可能干掉你,霸占你的田产财产。

    随后的永乐皇帝朱棣受过太监们大恩,靖难之役中无论是真正的战场还是情报战线,太监们都帮了很大忙。

    所以作为回报,明代太监监军制度便在永乐年间正式确立。崇祯最初继位的时候,出于清算魏忠贤的需要,一度撤除了全部的监军太监,并因此被文武百官狠狠称颂了好些日子。

    但是过了没几年,崇祯品尝到官员们的能力和德行后。

    又动起了委派太监的心思,派遣的太监人员规模甚至超过鼎盛时期的阉党。

    他任命司礼太监张彝宪监督户部、工部的钱粮往来。

    并特意为他设定一个新的官职名称“户工总理”。

    还专门建造了一座“户工总理衙门”供他使用。

    就是等于把财政部和建设全部拉到自己手里了。

    这是自古以来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干的事情,就算要干,你好歹像天启皇帝一样,把魏忠贤拉出去挡箭牌。

    你坐收渔翁之利。

    结果你直接给太监设置衙门口了。

    这群太监名正言顺地走出宫门骑到朝臣的头上,分走他们的权力和银子或许还是小事。

    更重要的是以士大夫自居的官员们的脸面无处搁了,因为那代表皇帝对他们的极大不信任乃至是轻蔑。

    从嘉靖朝的“大礼议”到万历朝的“争国本”。

    明朝文官怕过谁?他们跟皇帝干仗还没有怯过场。

    不就是死吗,死又如何。

    有本事你把我们全部杀了。

    面对这次太监参政监督部院的大事,炸窝是肯定的。

    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性抗争如期而至。

    先是十几位给事中交章论谏,要求崇祯收回对张彝宪的任命。

    崇祯不搭理他们。

    紧接着吏部尚书闵洪学亲自上场,这位百僚之长率领全体朝臣搞集体进谏,严词反对太监参与政务。

    这种情况下,崇祯也就不吐不快了,他说:“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

    这是一句打脸很疼的话。

    意思就是说,我也知道任用太监是不光彩的事,但你们个个都不中用,叫我有什么办法?

    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曾经斗牛士般的文官们罕见地沉默了,所有人竟无言以对。

    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句话竟然是从皇帝口中说出来的。

    就连嘴皮子最厉害的御史言官也闭嘴了,回家了。

    没办法。

    心凉了。

    哇凉哇凉的。

    被皇帝说自己不行,没能力,这还有什么活头。

    朱由检从回忆里走出来。

    他知道高起潜这个人是可以用的,能被历史上的崇祯重用,说明他能力可以。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