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韩王安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高景道:“世人都言强国,然而不知国,又如何强?大王连自己的国家都不了解,强国之道谈论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韩王安顿时羞愧不已.
第三十四章 论韩
韩王被高景说得羞愧不已,用衣袖遮住脸庞。
一个面色惨败,神情冷峻的人道:“儒家不是一向主张恢复周礼,大谈什么仁义礼智信的么?难道就像孔夫子说得那样,只有回到周朝,才算是强国?”
高景看着此人,心中有所猜测,问道:“这位是?”
国相张让地介绍到:“这位是我韩国血衣侯,白亦非。”
果然!
高景对他略施一礼,道:“血衣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礼记》有言: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孔子认为夏朝侍鬼,商朝尊神,二者皆重视鬼神,随意剥夺人们的生命,唯独周朝,以礼仪来教化民众,更加关注“人”的本身!”
“所以孔子名为推崇周礼,实为推崇人治!”
“人治恃德,故而儒家求德治!
仁义礼智信,那只是用来要求自身的,自身都做不到,又如何去要求他人?”
一番话有理有据,在场官员不少人都面露恍然之色。
就连国相张让地,都不禁行礼道:“多谢先生赐教!”
“多谢先生赐教!”
多数大臣都对着高景行礼。
白亦非脸色不太好看,坚持道:“先生说得再好听,也不见那国因儒家而强盛的。”
高景摇头,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如今是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
如此乱世,生存尚且不易,《管子》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眼下还不到儒家治国的时候!”
白亦非冷笑道:“眼下还不到儒家治国的时候?那什么时候才是?”
高景淡淡的道:“六王毕,四海一。”
朝堂上顿时“轰”的一声炸开了!
很多朝臣直接指着高景开骂。
高景不动声色,只是提高了声音,道:“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如今秦国一统天下的的野心早已为天下知,诸位此举,与这“掩耳盗铃”又有何异?”
吵闹声这才渐渐停止。
韩王脸色阴晴不定,含怒问道:“先生觉得我韩国如何?”
高景奇怪道:“韩乃弱国,韩王何必明知故问?”
“弱在何处?”韩王不死心。
高景想了想,道:“韩国地处四国交战之地,西有虎狼强秦,南有幅员辽阔的楚国,北有胡服骑射的赵国,东有强劲武卒的魏国。
韩国的疆域本来就不大,户籍又少,无法向外开拓,只能固守不出。
赵国有山脉作为他的屏障,魏国有大河为他的城墙,秦国有函谷关可以抵御外来进攻,楚国有江水天险。
韩国地处平原,易攻难守,没有任何天然的屏障。
各国都曾经改革图强,魏国有吴起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秦国有商鞅变法……
韩国虽然启用过申不害尝试变法,然而申不害乃法家“术”派,倾向于大臣对君王的忠诚,改变了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吏治的革新让人是好事,可这都是君王驾驭大臣的办法啊,若君王贤名,韩国自然会富强起来,可若是君王庸碌,那变法就失去了意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