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九章 重复上演的历史(下)  好莱坞的亿万富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唱片内部不止有道格-莫里斯这一股势力……或者说,新来的雇佣兵,完全无法与已经在这里深耕了六年的元老抗衡。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是谁把自己的唱片公司卖了出去,才激励吉米-约文创立了Interspe的?”
    “大卫……噢,对,格芬唱片的收购方,就是MCA!”麦蒂竖起食指,兴奋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所以是大卫-格芬在MCA的这桩收购案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毕竟我不是亲历者,只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做合理的推测……而来自各方的记载都清晰地显示,大卫-格芬正是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能够顺利让Interspe安家MCA的幕后推手。格芬于1990年将自己的唱片公司卖给MCA,换取了MCA价值5.5亿美元的股份。一年之后,松下电器收购了MCA,把大卫-格芬的股份以6.7亿美元的价格溢价收购了过来。作为交换条件,格芬继续以掌舵人的身份,在格芬唱片呆了四年……直到他推进完成Interspe的收购案,将其也纳入MCA旗下为止。”
    “Interspe和MCA的双向选择……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韩易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轻声说道,“比起EMI、BMG和宝丽金这种在行业里存活了近半个世纪的老家伙,新入局的松下电器显然是更符合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胃口的选择。同样是闯入好莱坞的新势力,抱团取暖,能为Interspe争取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必须得说,约文先生与亚洲资本的合作经验,的确非常丰富。”赵宥真接过话头,“道格-莫里斯极力反对Interspe这桩收购案,认为这些匪帮说唱歌手的加入,会让本就庞大臃肿的MCA分崩离析,也会让刚刚入场的松下电器成为众矢之的。但松下电器显然更倾向于采纳大卫-格芬的意见,毕竟,他们对好莱坞的权力斗争知之甚少,能够看到的,只有Interspe唱片遥遥领先的销量。于是,道格-莫里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完成与MCA的协议,把Interspe变成了这家音乐集团的旗舰厂牌。”
    “收购完成的当年,Interspe即为集团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凭借着Bh、2Pac、Dr.Dre和Snoop Dogg的专辑,它成为了二十年来第一个霸占公告牌专辑榜前四位的厂牌。1996年全年营收2.5亿美元,帮助松下电器高位售出MCA,将集团转让给了加拿大的饮料巨头西格集团。”
    “西格入主之后,MCA被重新命名为环球音乐集团,由道格-莫里斯继续掌舵。而旗下最重要的厂牌Interspe,则在环球音乐收购了宝丽金唱片之后,与宝丽金的A&M唱片以及格芬唱片合并,成为了现在的Interspe Geffen A&M。风头最盛的时候,Interspe一个厂牌,就能占到集团总销售额的30%。”
    “第一局对决的胜利者,的确是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但道格-莫里斯没有选择举白旗投降,Interspe Geffen A&M的强势,极大地挤压了其他厂牌,特别是索尼和华纳对标厂牌的生存空间。换句话说,虽然Interspe在对说唱音乐的围剿中幸存了下来,但他们的敌人却比之前更多了。索尼、华纳,包括环球自己的CEO,都希望看到Interspe一蹶不振。道格-莫里斯想要在环球内部扶持起一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也就是Isnd Def Ja。2000年以来,IDJ一直在努力追赶Interspe的步伐。一般来说,最强大的依然是Interspe,排名第二的是大西洋唱片,而第三位就是Isnd Def Ja了。除此之外,莫里斯还想创立一个新的分支,进一步削弱Interspe在集团内部的影响力。但由于二十一世纪初,环球音乐集团一直在经历着剧烈的结构调整,直到维旺迪入主才算稳定下来,所以莫里斯也就一直等到2006年,才与索尼音乐的克莱夫-戴维斯携手,由后者派出利普曼兄弟加入环球音乐,组建了共和唱片。”
    “接下来的一切,就都是历史了。道格-莫里斯将他能调动的所有资源,都倾注在新创立的共和唱片上,帮助这家厂牌迅速赶超了Interspe——2007年销售总额还排在第八位,到了2012年,就直接反超Interspe,登顶了全球销量榜冠军。与此同时,道格-莫里斯也试着在Interspe Geffen A&M里扶植自己的势力。他引入了法瑞尔-威廉姆斯和查德-雨果的厂牌Star Trak Eant,利用两位顶尖制作人的音乐才华,培育出了Bck Eyed Peas和Keyshia Cole这样的当红明星,让IGA逐渐摆脱了以‘Interspe’为主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冠军单曲和专辑,开始以‘Geffen’,特别是更亲近道格-莫里斯的‘A&M唱片’名义发行。另外,道格-莫里斯还利用说唱音乐的特性,在IGA内部点燃了无数根导火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The Ga和50 t的纷争……然后就是2007年,道格-莫里斯从索尼音乐那里买来了Oe唱片,重组到A&M旗下,带来Maroon 5等一大批著名音乐人,进一步削减了吉米-约文的掌控力和话语权……”
    “约文先生具体是怎么应对这一局面的,这就不是光搜集资料就能看到的东西了。也许某天情势适宜,你可以直接问问他……但我们可以看到,他应该是做了不少努力的。精心打造的女子组合The Psycat Dolls,还有Interspe最后的巅峰作品Lady Gaga,就是他争取在与道格-莫里斯的斗争中占得先机的证明。但他应该自己也清楚,在没办法用其他灰色手段扳倒道格-莫里斯的前提下,他能够调动的资源,肯定比不上母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他必须小心翼翼,保证自己的每一步都不出任何差错,不推出销量惨淡的专辑,不推广无法盈利的艺人,才能维持Interspe在环球音乐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保证他自己不被集团内部的敌人发难推翻。而道格-莫里斯则不需要有这样的顾虑,他只用调兵遣将,指挥各家厂牌轮番鏖战,直到吉米-约文精疲力尽,无计可施为止。”
    “你这么说的话,吉米-约文……在道格-莫里斯面前,完全没有任何胜算啊。”麦迪逊-比尔长舒了一口气,感叹道,“Interspe如果业绩不佳,就给了总部动手进行人事调整的借口。而Interspe表现良好,道格作为集团负责人也会在维旺迪眼中加分。吉米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在这个规则之内击败对手,充其量就是维持现状而已。”
    “非常清晰的见解。”赵宥真赞许地看了一眼麦蒂,“这就是吉米-约文会跟Dr.Dre联手,跳出传统的音乐人商业拓展框架,去建立Beats这个品牌,做耳机和音响设备的原因。一般的嘻哈歌手,都是成名之后,跟耐克或者阿迪达斯联名,推出一些鞋子,再卖点衣服周边,用这种方式来补贴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没人会想要花费大力气,真正地去设计一款产品,建立生产线,进行如此实际且巨大的投入。Dr.Dre和吉米-约文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看清楚了现实——他们正在被环球音乐逐渐边缘化,而已经不再年轻的他们,也不可能去索尼或者华纳重新建立一个Interspe这样的旗舰级厂牌了。”
    “所以Beats其实是一个绝望的自救行动,只是最终获得了成功而已。”韩易打了个总结,“为了在音乐产业内真正建立起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事业,并且最大程度上摆脱环球音乐的影响,吉米和安德烈选择了之前从来没有所谓‘圈内人’选择过的创业道路。音频设备,是与音乐本身有关,但游离在内容生产链条之外的业务板块。传统意义上来说,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