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5章又是腊月八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方公公,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的司礼监掌印正是方正化,按照常理来说,如果换人也应该是王承恩或者曹化淳。

    这两个人资历最老,名望最深。

    哪一个都比方正化要强的多,可现在掌印的大权却落在了他手中。

    “骆指挥使,有所不知啊,这个掌印可是个烫手山芋啊。”

    方正化摇摇头,继续带着他进殿。

    此时的朱由检正在品尝来自朝鲜的人参茶,刚刚与袁妃战斗的太激烈了,让他也不得不补补身子。

    当他看到骆思恭交上来的抄家报告时。

    一口茶水直接喷到了地上:“何敢。”

    现抄刘泰府中余钱财 银七两三钱,金钗一支,手镯一副,为其妻嫁妆,暂不收纳。

    然刘泰城外住宅两套,分别为三进院。

    妾九人,田地四千亩,玉壁一尊,金菩萨两尊,夜明珠两颗,琉璃十五粒。

    银二十三万两,金六百两。

    除此之外他还有圣旨原布十匹,文玩古画正在估量。

    朱由检看着这一切,他实在想不明白,清水衙门都察院居然也能收到这么多。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

    随便抄了一下,就抄出这么多钱财。

    朝中这些大臣每天叫穷,指不定贪了多少。

    “刘泰误我啊。”

    朱由检直接问道:“圣旨布料他是怎么得到了,查出来没有。”

    骆思恭沉思:“再给臣半天时间,保证水落石出。”

    “这个刘泰,背妻负子,目前针对他家人,暂时拿他没办法,只能用刑。”

    朱由检气的鼻孔放大:“那就用大刑,大到他生不如死,让他永远也不想做个人。”

    “遵旨。”

    处理完这一切,暂任司礼监掌印方正化将最新的奏折呈了出来。

    朱由检随手翻来一本,是顺天府上奏的。

    他在里面表示,灾民越来越多。

    朝廷的恩施粥已经不够吃了,能不能请示把这群流民赶回去。

    毕竟十几万人在城外终究是个麻烦。

    影响形象不说,还有可能对民众安全造成影响。

    他的想法没错。

    朱由检看了看时间,距离那两百万两银子交货还有三天时间。

    他叹了口气:“方伴伴,现在城中粮价如何?”

    方正化在基层做过,他记得皇帝曾经考验过王承恩。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经常走访民间,打探名情。

    “回陛下,米价和粮价已经涨到九文五啦。”

    “一石米约一两半银子了。 ”

    已经涨到一两半啦。

    朱由检记得一石米约190斤,正德年间二钱银子就能买一石。

    到了明末需要十几两才能买一石。

    而按照这种情景来看,距离十两银子一石米的价格不远了。

    十两银子就是一万快。

    但在明朝十两银子的价格要比后世的一万块要贵的多。

    古代银子还是很珍贵的。

    在后世去工厂拧螺丝干三个月能挣一万块,有时候两个月就行了。

    但是在古代一两银子可是很难赚的。

    光是一个工作都没有多少,手里有几吊钱,都能横着走。

    “不错,你的记性很好。”

    朱由检接着说道:“现在灾民有多少?”

    方正化刚沾沾自喜的心情瞬间没有,城外有多少流民,他哪里知道。

    这东西只能是估算,有可能十几万,也有可能更多。

    毕竟有些人拖家带口的有几十人,而有的只有两个人。

    官府也只能根据河南各府的流失率算了个大概,人不过万,过万无边无际,这上哪里算去啊。

    没想到朱由检直接说了出来:“现在城外流民约十万人。”

    方正化立刻回道:“陛下英明,小臣太愚昧了。”

    时间在一点点流去。

    朱由检算了下日期,腊月了。

    马上腊八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一眨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真是累。

    记得去年这时候还请京师的百姓吃腊八粥,还加了比蜂蜜珍贵的白糖。

    当时获得百姓们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历史上的朱由检刚登基时也是这样,把信王府的财务拉出一点,给周围百姓。

    还让光禄准备了不少美食分享。

    笼络了人心,还得了好名声。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