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 皇太极入关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结束完城 震 的朱由检开始了最后的半年改革。

    大明人民银行经过重新装修和宣传后,存款额度接近两百四十万。

    曹文召京师防卫铁石营突破三万人,并在通州,大兴巩固火炮近千门。

    徐光启与宋应星研究出来的最新火枪用来巩固皇城九门。

    孙承宗与李邦华重新布置了战略防线。

    放弃了原先宁锦防线,改为全面火炮防御,减少了一大笔国防支出。

    杨嗣昌与父亲杨鹤在领到皇帝的五十万两白银后,决定通知各千户以上集体开会,经过协商。

    以后发军饷前必有随军太监,密影,东厂,以及兵部在场。

    如遇贪墨,严惩不贷,并且皇帝还表示,如果作战有功,关爱下属,不隐瞒,不贪墨,兵源充足。

    一旦查实,考核成功,可直接升京师或者南方一带镇守地方。

    注:此条例适合辽东,三边,陕甘。

    圣旨一出,据说北方军队无不欢呼,从军官到士兵。

    军官欢呼是因为不是他们想贪,是不贪不行,大家基本达成了默契。

    很难有装廉洁的,因为军官的月俸禄太低了,北方也都是苦寒之地,想要靠月俸活着,那是不想活了。

    上面贪大的,他们贪小的。

    最后士兵打了一年工,冒着生命危险杀敌,最后发现自己套马的居然还欠钱了?

    士兵也是人,他们也要家庭,挣不到钱肯定兵变。

    没钱不干你,干谁。

    现在好了,皇帝动了所有人的蛋糕,他先给总督警个神。

    又是训斥了当地的勋贵,宗室,毫不留情的骂,告诉他们再贪老百姓的地,贪士兵的军饷。

    朕不介意尔等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据说当时很多宗室,武将勋贵都是哭着求原谅。

    宗室这玩意就像一根细细的丝线,轻轻一拽就容易断。

    很少有皇帝会对宗室有恶意,因为对方多少和自己沾亲带故,又或者为大明出生入死的国公后代。

    只有朱由检毫不留情的骂,现在脸面不要了,北方武将勋贵和宗室再怎么生气,也不敢再进行一步。

    因为没有后步了,要么造反,要么投降皇太极。

    不过但凡有点脑子也知道,这不是现在这种情况能做出来的。

    只能撤回了安排在各军营的家仆,抹去了那些本来就不存在的名字。

    朱由检还派出了宫里的人现场监督。

    从户部到兵部,再从兵部到总督衙门,从总督衙门到地方巡抚。

    从地方巡抚到当地总兵,从总兵到参将,游击,千户。

    现在人人自危,保住位置就不错了,既然上面的不贪,他们也不敢贪。

    而且可以调到南方一带,远离这又冷又苦的地方,筹码是做到“四不一爱”

    不贪饷,不杀良冒功,不打骂士兵,不畏惧敌军。

    爱兵如子。

    至于士兵那更舒服了,这次不光把之前欠的响都补回来了,而且还额外补贴了二两艰苦作战补贴银。

    并且皇帝还发出圣旨,凡是为国牺牲者,可入英雄堂,享世人供奉敬仰。

    如果战死,家属可一次性拿七十两银子,另外补贴一头牛或猪。

    初次之外,家属每个月可去当地官府领七钱银子。

    这已经是朱由检给出的最好的条件了。

    想要强军只能富军。

    且不说信仰不信仰,如果真是一清二白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一生,死而无悔。

    可大明有钱,有很多多钱,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穷。

    难道不应该优待那些出生入死的士兵吗。

    他们有什么错,出生便是穷人家,吃尽苦头去当兵,却发现还不如回家种地。

    大明的军人,朱由检还是比较了解的。

    不到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才不会兵变,皇太极入关时。

    四十万勤王师聚往京师。

    这其中也包括甘肃的兵,甘肃人甘肃魂,都是朴实,吃苦耐劳的好军人。

    他们在吃不饱饭的同时,还要带着大量辎重前往京师。

    结果路上泥泞不堪,耽误了时辰,按律当杀。

    这群朴实的甘肃兵,一声没吭被斩了。

    朱由检每次想到这里都觉得心痛无比,军法虽严,但自己绝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第二次。

    处理完三边,各方面的军情源源不断汇入乾清宫。

    十月…

    朱由检抚摸着皇后的隆起的肚子,笑着看洪承畴的来信。

    “历史一样的,无论朕如何折腾,该来的还是要来。”

    “皇太极绕过去啦。”

    大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皇太极率领号称十万的后金大军从蓟镇杀进关内。

    皇太极的军队率军从龙井关、大安口、喜峰口破关而入。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