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13章 人才的标准,两类人才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一点,既然大家伙儿都同意吸纳人才,那么什么叫做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崇祯此话一出,将众人给问懵了。

    等回过神儿来后皆是皱起了眉头,快速的思考着。

    他们一直在说人才、人才,都是对标了袁可立刚刚说的那些欧洲的影响力比较大的人,但全世界能达到那种程度的人又能有多少?

    “陛下,臣以为要有创造性、开创性,不是简单的重复者,而是能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想法、开创新局面的人。

    可以是技术创新、艺术创作、商业模式创新,也可以是高效地解决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等等!

    技术创新如蒸汽机,艺术如书籍、语言等等,商业如皇家银行,复杂社会问题如科举改制城三级义务教育等等;”

    “陛下,臣以为要具备价值性,也就是说研究出来的东西能被他人、组织或社会所需要,并能转化为实际的效益。

    可以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诸如好的商业模式,如集体工坊、皇家银行等创收了大量的白银;

    也可以是文化效应,诸如那些经史子集,能启迪开智,提升素质和修养、学识;

    还可以是社会效益,例如代耕、水车的出现极大提升了耕种效率;”

    “陛下,臣以为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要加上一个持续性,范尚书和毕尚书所说的创造性和价值型臣是认可的,

    但这里面或多或少的会有灵光一现、突发奇想的成分在里面,或者说是父辈亲朋给出的主意,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朝廷认可,享受待遇。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持续性是必不可少的,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要具备持续学习、适应和成长的能力,能够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内长期输出价值。

    父辈亲朋师长能给一次两次的成果,还能给三次五次不成?

    如果能,那咱们也认了,毕竟成果是摆在那里的,给朝廷带来了实际价值的。”

    “陛下,臣认可徐掌司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才会越来越多,技术和知识也会不断的更新,只有能持续的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创造价值,”

    袁可立对工部尚书范景文、户部尚书毕自严以及历局掌司徐光启三人的看法做了总结。

    众人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在座的不是研究院的院长就是一部尚书,他们深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这一点研究院的人体会最深。

    价值性这一点是几位尚书最为看重的,毕竟他们是对整个大明最为了解的人,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价值,投入了就一定要有产出。

    “创造性、价值性、持续性,这三点总结的很好,朕非常的认同。”

    崇祯很是满意,众人对人才的认知是非常到位的,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但是,诸位要清楚一点,人才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正在进行中的价值创造过程。

    随着他的成长,我们给予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岐黄研究院的院长张景岳若有所思道:“陛下的意思是说如岐黄研究院的医士一样分级?”

    “正解!”

    崇祯眼中满是赞许之色:“能从大学毕业的学生相对大明的普通百姓来说都可以说是人才,他们或或许占据了上述中的某一个条件,也可能占据了三个,但他们都是初级人才。

    随着不断的学习、深入研究,会继续提升自己,达到某一领域的强者。”

    群臣连连的点头,别说是人才了,就算是工匠那不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嘛,有区别的待遇那是很正常的。

    “这一点等朕说完了另一点之后再讨论!”

    崇祯打断了众人的思索:“第二个问题,如王徵一样,弄出了蒸汽机、代耕、风力取水车,这是我们能立刻看的见、摸得着的、且能立刻产生价值的。

    还有一种,如袁爱卿讲述的尼古拉·哥白尼、伽利略·伽利莱,他们是研究天文的,研究的东西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但在几十年之后突然被人证明的。

    诸位爱卿认为这两种哪一种是人才?又该如何的区分?评判的标准能一样吗?”

    众人脸色有些纠结了。

    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讲述的日心说,在公元一五三三年公开的,一五四四年才出版的,虽然出版了,但至今也没有多少人去验证过真假。

    除了枯涩难懂外,就是与当时的主流学说不一致,但如果说现在日心说被证实了是对的,那哥白尼都死九十多年了才被恢复名誉。

    如果说早点认证,给予足够的经济、物资、精神等等上的支持,是不是还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哥白尼是人才,但你能说搞出了日行六百里的蒸汽机商船的王徵不是人才?研究出燧发枪的毕懋康不是人才?

    “陛下,臣认为两者都是人才,侧重点不一样!”

    “陛下,臣也赞成两种都是人才!”

    “臣附议,前者是技术上的研究,后者是理论上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臣附议!

    ……

    只是沉默了数息的时间,众人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都是人才,侧重点不一样。

    每一种都无法单独存在,理论研究的需要技术上来实现,技术上实现了为下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和数据。

    反之,工程上需要的一些材料也可能是由理论人员研究的方向。

    “基于上述两者,朕觉得要有区分的好,无论是在称呼上还是在管理、评判上都是如此。”

    说到这里,崇祯思索了几息:“像哥白尼等这种研究理论的,当时无法验证的的人才,朕称之为科学研究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