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7章 不负青春,共赴盛宴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送徐院长,愿徐院长身体健康,再创辉煌!”
    “愿徐院长身体健康,再创辉煌!”
    毕懋康看着缓缓离开的马车,一抱拳高声喊了一声,身后众人也是有学有样。
    一起共事八年,对这院中众人来说,亦师亦父亦友,突然这般离开,还是有许多不舍的。
    “行了,徐院长还是咱们的名誉院长,咱们若是有难题了就去找他呗,而且徐院长刚才页说了,人生短暂,不要虚度,咱们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这儿,都散了吧!
    况且,徐院长现在研究的东西都是挺高端的,我们就算是想跟着他都没有资格。
    另外,徐院长对各司的建议,诸位也都仔细想想,写一份指导想法,咱们找个时间砰砰,也算是咱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毕懋康挥了挥手,带头朝着院内走去。
    众人三三两两的在小声交流中快速散去。
    徐光启的封爵圣旨自然也是大明日报上刊印了出来,引得全城百姓震动。
    “爵位,竟然又有一个爵位,怎么会这么突然?”
    “不是说我大明一朝的爵位必须得是战功吗?徐光……院长这是咋回事儿?”
    “袁阁老、孙阁老虽然是文臣封爵,但那也是战功了吧!”
    “动点脑子想想行不行,无论是覆灭建奴、收复东西蒙古、镇压扶桑、打残中南半岛和海外诸国水师,火器都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甚至说是决定性作用,
    而火器都是火器研究院研究出来的,都是徐院长领导下的,那战功是不是得分徐院长一份?”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这个爵位的名号对不上呀,若是战功那就不应该是这格致二字,应该是带有安、定、震、镇、平、威等等字的,很明显这个名号就是以他功绩获得的。”
    “如果按照你这么说,那读书人……嗯,不对,应该说是以后搞技术研究的,诸如水利、工程、农业等等的都有爵位的可能?”
    “那是当然,就说农业吧,你若是搞出一种亩产五石的水稻,别说伯爵了,公爵都是起步,死后立庙烧香,享受万千百姓香火。”
    “算了吧,几千年的农业了,也没有搞出来,还不如研究火器、工程、机械等等。”
    “行了,别研究这个了,看看这个后面写的,徐院长调去历局了,按照解释,历局就是研究天文历法的,而且是西式天文历法,现在要招官员和学生,去不去?”
    “我倒是想去,可天文历法那是我们能看懂的吗?会涉及到大量的算学问题,想想头皮都发麻。”
    “通过考核的,起步正七品品秩,提高一品的俸禄,包吃住,啧啧,这待遇真好呀!”
    “这个咱不羡慕,能通过徐院长考核那都是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的人给这点待遇也是应该的。”
    ……
    百姓们震惊爵位分封的突然,议论纷纷着。
    可这种议论只是持续了一天的时间,就被第二天大明日报上刊印的消息给取代了。
    因为大明日报上说了,今天是三级学校义务教育开学的日子,皇帝会去参加北京城社学开学典礼。
    德胜门外用来犒赏三军的大广场外此刻已经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中间则是北京城十八座社学的九千名学生。
    统一的社学服饰,显得很是朝气蓬勃。
    正前方则是一座高达七八米的、铺着红毯的高台,背景则是用红绸遮盖的长宽都在两米往上的八块木板。
    这一幕引得所有人都无比的好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乐突然响起,烟花在空中炸开,崇祯的銮驾进了广场,在所有人好奇的目光中,一身明黄色龙袍的崇祯除了出了玉辂,出现在众人面前。
    两侧群臣在袁可立等人的带领下,齐齐朝着崇祯躬身行礼“臣等恭迎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观礼的所有人都也都有学有样,同样都没有跪下,这是他们进入观礼广场的时候就被守卫军士告知的。
    “诸位免礼!”
    崇祯虚手一抬,沉声说了一句,而后大步踏上了高台。
    “诸位学子、乡亲们,将大家伙儿聚在这里,目的很明确,就是因为社学开学了,这是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次,朕来给大家伙儿讲讲,同样的场景去前几年的讲武堂开学。”
    “讲武堂的开办,朕说过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如今社学开办,朕思来想去,确定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不负青春,共赴盛宴’。”
    话音刚落,一块块被红丝绸遮挡的木板露出了阵容,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不待他们仔细品味其中的意思,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今日朕将吾辈齐聚于此,非仅为章句之学,实为匡扶社稷、振兴华夏而来!”
    “太祖说‘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于是,在洪武十四年,国子监在鸡鸣山的南面重建,自此国子监给朝廷培养了无数人才,造福百姓。
    自太祖开始,太祖、宣宗、英宗、代宗、宪宗五位皇帝对国子监师生的七道谕旨,横跨百年,刻碑记载,称之为‘五朝上谕碑’,表明了五位皇帝对教育的重视。
    两百多年的发展,各种弊端显露,加上朕平定四方时所用之法,于是朕决意废除科举,令州县广设学堂,设立三级学校、多科并立的义务教育。”
    “青春何为?”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