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将这些款识分为两个阶段,或说是两个部分。
一部分日本称作窑印,大致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空町时代,另一部分,兴于江户初期即款识,实际窑印的含义也包括在内。
所谓窑印,我们以备前烧为例,是指窑具和器物上刻划的标记。这是由于登窑大窑的产生,为了区别各家陶器和使用的窑具,而顺便作的记号。
鉴于款识的本质概念,是物属谁有的问题。因此说,这些窑印虽然极少与陶工们的名字有关,也应属于款识的范畴之内,或称早期的款识。
窑印中包括由横、竖、斜、弧等线条组成的图案或是符号,偶而亦见汉字和日文字母,还有一些是数目字。其中的汉字和平假名恐怕与他们各自的家族、姓名、居地有关。
据日本陶瓷资料记载,备前烧中有一圆圈内的“吉”字窑印,物主是吉右卫门(永禄年间15581569烧制)。同一形式的“大”字,物
主为大飨吉藏。这个“吉”字和“大”字,显然是他们各自姓名的缩写或是代称了。
当然,窑印中的文字和数字,不一定都与其姓名有关,也许同物主的生活、生产等因素有联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饶有兴趣的是,这些被称作窑印的符号,有些竟延续到了江户中期还有它们的痕迹。可见,一些窑的款识仍停留在最原始的狭义概念上,即只作为归属的代号,几乎看不出同某一文化的内容相关,更谈不上与艺术有缘了。
第二个部分,也是日本陶瓷款识的主体部分,前面已谈到,是兴盛于江户初期到中期,至于产生于何时,据日本槽崎彰一和森田稔两位专家掌握的资料,早在9世纪初就出现了纪年的款识,是在正仓院收藏的一件须惠器上,墨书着“弘仁二年九月十八日定八斤七两小”,弘仁二年即811年。
由此得知,日本最早的款识起码始于这个时期。然而形成规模和风格,还是从江户中期谈起,整个江户时代到明治,款识作为陶瓷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方圆甚小,确也起到了难得的作用,如具有纪年款的陶瓷,可助断代,具有名款的有利掌握某一陶家、陶工的简历,具有窑名款的又可一目了然地知道产地产家。
总之日本瓷器款识是后世鉴定陶瓷的可据资料,是研究日本古陶瓷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喜欢收徒就变强,我成天地第一圣请大家收藏:收徒就变强,我成天地第一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