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京派叶仲三内画水晶动物鼻烟壶--周穆王八骏逐雷电之山子  收徒就变强,我成天地第一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穆王曾经驾驭八匹骏马遨游西方,图写八骏亦有为君主歌功颂德、彰显威仪的含义。本幅虽然是采用中国传统和西洋的颜料来作画,但在马匹、人物和柳树的表现上,却融入了中西结合。
    历史上还有明成祖的八匹骏马。长陵八骏长陵是明成祖永乐大帝和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旁祭殿两侧有享殿,“长陵八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石刻中的“八骏“是永乐皇帝经常骑乘的八匹御用战马,它们既象征明成祖所经历的最主要八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大明王朝创建过程中所立下的赫赫武功。八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龙驹,二是赤兔,三是乌兔,四是飞兔,五是飞黄,六是银褐,七是枣骝,八是黄马。石刻所表现的八匹骏马或作奔驰状,或作站立状,或为武士为马拔箭的场面。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明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长陵八骏“石刻是依据当时明代宫廷绘画大师的手稿雕刻而成。此图为长陵八骏的蓝本,雕刻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有成祖远迈汉唐之弘大气度,精美绝伦。
    太宗八骏图,其一曰龙驹,战于郑村坝,乘之中箭,都指挥丑丑拔箭。其二曰赤兔,战于白沟河,乘之中箭,都指挥亚失帖木儿拔箭。其三曰乌兔,战于东昌,乘之中箭,都督童信拔箭。其四曰飞兔,战于夹河,乘之中箭,都指挥猫儿拔箭。其五曰飞黄,战于栾城,乘之中箭,都督麻子帖木儿拔箭。其六曰银褐,战于宿州,乘之中箭,都督亦赖冷蛮拔箭。其七曰枣骝,战于小河,乘之中箭,安顺侯脱火赤拔箭。其八曰黄马,战于灵壁,乘之中箭,指挥鸡儿拔箭。明成化间,学士刘定之咏文皇战马。盖成祖靖难时,每战必身先士卒,御马皆伤。胡骑官军近一段时间左右故也。按八骏始于周穆王,后千余年复见于唐太宗。我成祖驰驱西北,济世安民,适相符合如此。
    注:《双槐岁钞》为明代黄瑜所著,该书记事起于洪武朝,迄于成化朝,是元明史料笔记之一。八骏的说法最初是用在周穆王身上的,后来过了一千多年,又用在了唐太宗身上。明成祖永乐大帝曾经五次亲征西北,情况和上述两位君王相似,因此也就再次援引了八骏的说法。
    现代有徐悲鸿的八骏图:徐悲鸿以画马见长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代表作八骏图马的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三河马,伊俐马,千里马,汗血宝马。马的名字: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宵,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今天经过许多专家稽考后的《穆天子传》就和《史记》的记载有所不同:“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郭璞在后面解释说,这八匹马的取名都是和他们的毛色有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西晋时期的博物学家张华撰写的《博物志》中谈到这个话题,给出的答案又有区别:“周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蚁、华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
    东晋的方士王嘉在《拾遗记》中干脆给这八匹马重新定义:“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递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匝天地之域。”
    而绿耳、华骝、赤骥、白义、渠黄、踰轮、盗骊和山子,周穆王的这八匹骏马就成为绘画史上多幅八骏图上的主角。
    内画鼻烟壶是中国特色传统手工艺品。60年代,内画艺术有北京的京派,山东的鲁派,广东的姚江派等三大流派。北京派的艺人用竹笔、柳木笔作画,以画面厚朴、古雅见长;山东派用毫毛笔作画,以画面纤巧、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艳丽取胜,王习三在继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艺人叶仲三技法的基础上,融合内画名家流派之特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国际上被誉为冀派。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内画鼻烟壶,发祥于京城,为当时皇宫贵族、达官贵人所拥有。清末民初时期“京城四大内画名家“之一的叶仲三,被称为现代“京“、“冀“两派内画的创始人。建国后,北京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内画工艺有了明确的师承关系。目前国内主要有“京派“、“冀派“、“鲁派“及“粤派“四大流派。
    当今内画鼻烟壶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的历史最为久远。北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内画鼻烟壶的发祥地,百业兴旺、人才咸集,经济文化的发达,蕴育出内画鼻烟壶艺术有着必然性,内画画工们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地形成诗书画印并茂的京派艺术风格。京派内画以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为代表。叶派内画创始人叶仲三大师,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卒于1945年。堂号“杏林堂叶“。他与内画高手周乐园,马少宣,丁二仲被称为“京派内画四大名家“。
    鼻烟为一种烟草制品,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后,加工转化后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后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一时之间,吸闻鼻烟在各阶层蔚为风尚。鼻烟壶作为盛装鼻烟的容器,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清代创制的鼻烟壶,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诸多技艺于一身,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粉彩、珐琅、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融入中国传统艺术技巧,发展出匠心独运的各式鼻烟壶。清代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艺术品”,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李舞雩收藏的鼻烟壶更倾向于其内画工艺,材质多为水晶和琉璃。内画鼻烟壶是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壶胚中,用“背画”的技法,反笔在壶胚内壁进行书法和绘画创作,是一门集书法、绘画、雕琢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到了清末民初,内画鼻烟壶发展的日臻完美,成为高雅的艺术品,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内画大师,逐渐形成了“京、冀、鲁、粤”四大内画流派。内画鼻烟壶以其小巧玲珑的造型,丰富多彩的材质,精美绝伦的工艺,匠心独具的装潢,被国际上誉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李舞雩收藏第一个内画鼻烟壶是马少宣款的人物内画鼻烟壶,从此一直热心收藏于此,到现在已经把内画鼻烟壶分成人物(马少宣为主)、景色(周乐元为主),文化(神话小说传说为主),动物,经典典籍几大类,把几个主要名家马少宣,周乐元,丁二仲等名家精品通过十多年收集近400多个,所有和李舞雩打交道朋友深知其对鼻烟壶的热情,他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大家认可。李舞雩不仅仅是一个古玉收藏家,而且是一个明清内画鼻烟壶名家的收藏家。
    其所藏鼻烟壶,品相完整,画艺高超,并且多为系列作品,非常难得。
    李舞雩的收藏种类并不繁杂,主要为古玉和鼻烟壶,且器型多小巧。李舞雩每每惊叹于这弾丸所在凝聚的高超的技艺和文化,并沉迷于其中。这大概就是收藏的乐趣所在吧。
    喜欢收徒就变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