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一章 左撇子的天赋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41章 左撇子的天赋
    沈承宇见师父没有责怪他自作主张,便松了口气笑道:
    “不了,这次回来的熟人挺多的。俺准备去看看虎子哥。”
    “也好!”萧云点头,“十天后别忘了集合。”
    “是!”沈承宇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转身没入了黑夜。
    萧云看着沈承宇的背影,不由得感慨,这都已经四年多了啊!
    时间过得可真快。
    不过现在也没那么多精力去回忆。
    接着他也转身回了住处。
    现在除了生活区的百姓,有固定的居所,其他大部分的人都住的是临时居所。
    里面的居住条件都差不多。
    如今萧云也不再是一个人,有了唐梦儿,也就有了家。
    在难以长相厮守的年代,任何一点时间的相聚都是宝贵的。
    十天的时间转眼即逝,很快就到了崇祯六年正月初六,
    萧云很早就来到了登州城南的军营。
    考核入选的一千三百多名特战队员都已经到齐了。
    他看到这里有不少十分熟悉的面孔。
    年纪最小的只有十六岁,名叫徐耀门,他的哥哥就是零零六团的团长徐海门,曾经是萧云警卫连的连长。
    而且两人都是自幼习武。
    太平军当初占领大嵩卫,他们就成为了太平军治下的百姓,之后兄弟俩就都要加入太平军,只不过当时因为这个徐耀门年纪小,被萧云丢到了学堂,和沈承宇一样等满十五岁之后,才正式加入太平军。
    这个徐耀门别看年纪小,其身手可比他大哥还强上三分。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个左撇子。
    在后世的军队里左撇子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新兵也很少因为是左撇子就有什么特殊对待,大多数的情况都会慢慢习惯使用右手,这其实不是很难。
    然而在古代的军队中左撇子又有些不一样了。
    当然这个不一样也只是萧云自己总结的。
    开始的时候,他也没在意。
    但随着他有意识的训练战士们进行小组配合。
    从两两配合,三人配合,再到以后的班排连营的小型战斗配合。
    而无论如何的配合,最基础的就是两两配合和三三配合。
    所以他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战士们相互配合之后,就需要分左右占位。
    一个左撇子和右撇子的站位正好契合。
    而这样的战斗组合,胜率远高于两个右撇子。
    而且对对手来说,也很难适应左撇子的攻击角度。
    对于左撇子来说,平时本来已经习惯应对右撇子的攻击,所以不会影响什么。
    这一正一反的差距就不小了。
    而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左撇子训练右手很容易,但是右撇子训练左手就相对麻烦一点。
    所以在太平军里,左撇子也就成为了天赋。
    正因为如此,对于左撇子从军的要求都会稍微低一些。
    正常情况下,左撇子的概率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
    而现在在萧云的刻意挑选下,军中左撇子已经近百分之三十。
    不过,此次参加特战队的人员中,左撇子的比例并没有特别的突出。
    而按道理,这样特殊的队伍,怎么也得保证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左撇子,才能施展出最大的战斗力。
    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常,是因为,在一千三百人中,有五百多人是有练武底子的。
    此次参加特战队的武人,几乎占了整个太平军练武人数的百分之八十。
    左撇子无论如何的有优势,也很难超过一个有武功底子的人的优势。
    当然若又是左撇子又是练过武的那就更好了。
    就像徐耀门这样的人。
    本来在太平军成军的最前期,萧云手下其实没有几个练过武的。
    包括拿下大嵩卫之后,练武人数也不太多。
    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去年占下福山县城之后,武林人士基本就是几十几十的排队加入。
    福山县的邢小泉、邢小民兄弟,宁海州的卫金龙、卫金虎兄弟,昆嵛山的常和尚、文登县的张振刚、栖霞的于家兄弟五人,还有刚过新兵期的即墨李猫子和鳌山卫的殷忠续、杨万鹏。
    这些都是各地小武林的代表人物,各自都有着十几到几十的朋友或者手下。
    这些原本都是武林的桀骜之辈。
    尤其是卫金龙和卫金虎两兄弟,之前常和尚也常住宁海州,知道两位身手不凡,想要帮助太平军拉拢人才,特意去请二人加入太平军。
    没想到人家说:“历来改朝换代,只是换了皇帝,百姓照样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