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2章 国家籓篱  娘子,请息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走出涵春堂,柴圆仪回头看了一眼王府各有千秋的美眷,只道:“王妃一家凤协鸾和,其乐融融,颇令圆仪艳羡.”
    听到她自称圆仪,猫儿以为她在暗示什么,便没接话,随后柴圆仪却又道:“王妃,前几日我托您之事,求王妃务必施以援手。若圆仪能得偿所愿,日后回了南京必尽心助楚王成就大事,待事了,圆仪便在安丰城外寻一处道观清修,只求隔三差五能与母妃见上一面,稍进孝心,再无他求.”
    这已是她第二次求猫儿帮她向楚王求情,允她回安丰省亲了。
    柴圆仪身世可怜,又说了日后进道观清修以表示自己没有别的野心,终于让猫儿心软了。
    可就在她即将答应下来时,落后两人半步的蔡婳却忽然开口道:“皇后娘娘,此事最终还是要王爷应允,你为何废这般事拐弯抹角来找王妃?你干脆去找王爷不得了,反正皇后和我家王爷.又不是没有私通过,呃,呸、呸,说错了,反正皇后又不是没有和我家王爷私下沟通过”
    家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晓这件事,至少跟在后头的玉侬迷惑的抬头看了过来,暗道:咦!蔡姐姐平日嘴巴那般利索,今日是怎了,竟能将‘私下沟通’说成‘私通’!
    少了两个字,意思可就天差地别了。
    可猫儿听了蔡婳的话,原本动摇的心思又坚定了起来.有些事刻意不去想还好,但有人当面提起来,还是让猫儿心里不舒服!
    柴圆仪对蔡婳记忆深刻,毕竟差点死在她手里,可此时柴圆仪作为陈初的政治盟友,非常清楚,自己可以帮楚王以最小成本消化金国。
    至少,数年内楚王离不开自己。
    有了这份底气,她才敢来蔡州、此刻自然也就不怎么怕蔡婳了,只见她默默看向了猫儿,以无比真诚的口吻道:“王妃,当年金国生乱之时,圆仪如一蓬无根浮萍,便是世间一丝微澜,也可让我万劫不复。以圆仪之浅薄见识,除了攀上楚王,再想不到其他自保之法”
    这是当面承认了?
    玉侬好像听出点什么,连忙扯了扯阿瑜的衣袖,低声道:“她怎了?她怎就攀上公子了?”
    “.”阿瑜看着又八卦又白痴的玉侬,没好气道:“我也不知。”前头,柴圆仪先以诚恳态度坦诚了当年之事,又凄切一笑,低声道:“王妃骂我不知廉耻也好,骂我贪生怕死也好,总之,我这辈子最后的念想便是与母妃见上一面了!”
    说罢,转头看向了蔡婳,“蔡夫人问我为何不私下求见楚王.自然是因为男女有别。当初我为了活命,需借王爷名头一用,如今,没了性命之虞,谁又愿自甘下贱?”
    腊月中旬,年关将至。
    陈初在等待罗汝楫、斡道冲答复的同时,也没闲着。
    其实两人身为全权钦命使臣,还是有自专权力的,并且陈初也没要求他们像张浩那般交出两京虎符印绶,只要了西夏三万人马、临安朝更是只象征性讨要了一万人马随军听用。
    可军权历来是各朝各代最为敏感的一件事,罗、斡两人似乎还想要拖到期限最后,看看有无变数。
    在等待答复的这十几日内,淮北军也为宣庆四年冬季阅兵做好了准备。
    十二月二十日,蔡州东城,城墙之上已置好了观礼台,观礼台下方,尽是身着朱紫官袍的大员。
    城墙外,早已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百姓绵延十余里。
    蔡州巡检苟胜发动全府衙役差人在下方维持秩序.
    上次阅兵,已是阜昌九年尚是都统的楚王剿灭贼匪那回了,许多人思之当年境况依旧激动不已。
    这回阅兵的背景,则是去年东京大捷、今年年初成功抗击周军北侵。
    辰时末,李骡子带着李招娣和一双儿女步上城墙马道。
    起初,李招娣以为丈夫昏了头,忙道:“当家的,你带俺们上这里作甚?能在城墙上就坐的,都是大官,看热闹的只能去城外啊!”
    李骡子却淡定道:“怕甚?我带你来你跟着便是,城墙上有咱一家的位置。”
    说话间,李骡子一家已经随着众多身穿官袍的文武官员走上了城墙,因他一身布衣、又面生,不时引来一阵好奇打量。
    这让李招娣愈感窘迫,直到一名拜访过猫儿的蔡州官员夫人无意中看到了李招娣,忙上前打见礼道:“哟,这不是李大娘子嘛!多日不见,李大娘子可好.”
    俗话说的好,宰相门前七品官。
    李招娣因心思单纯,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很受王妃和蔡氏器重,如今已是王妃后宅三大管事之一。
    在某些贵妇眼里,已是一位十分值得交道的对象。
    有了这名官太太发声,顿时引来一片注视目光,得知这位粗壮妇人竟是一位王府管事娘子,顿时围上来好些个妇人。
    有些面皮薄的,踌躇不前,身旁的夫君却着急了,不住低声催促,胆子大甚至敢说,“你别看她现下不起眼,以王爷的威势,不出三五年必成天下之主,到时王妃就是皇后了!那时你再想和王妃身边的人亲近,哪里还有机会!”
    李招娣却非常不习惯这等众星捧月的待遇,笨手笨脚的行礼后,赶紧拉着一家人逃出了包围圈。
    身边人一少,李招娣在蓝翔学堂中三年级读书的儿子李家安马上道:“爹,你莫非是想借着娘在王府当差的名头混到城墙上么?儿以为,娘能得王妃器重,正是因为娘不仗势、不胡乱假借王妃的名义!爹这般做,对娘可不好.”
    瞅着一本正经的儿子,李骡子抬手一巴掌打在李家安后背上,笑骂道:“你老子能上贵宾观礼台,靠的是自己的本事,谁仗着你娘的名声了?”
    李家安撇撇嘴,明显不信。
    李招娣也很担心,但别看她生的五大三粗,实则极为传统,为了照顾丈夫的颜面,硬憋着没开口。
    他家就是这样这些年,李骡子挣钱不少,但具体干什么营生却无人知晓,还动辄数月见不到人,邻居们便猜测李骡子在做着一些见不得人的营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