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7章 荣归故里 亲眷不贤  娘子,请息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路途中,谭氏隔着车窗纱帘,往前方望了一眼,不由对阿瑜笑道:“这杜尚意,倒有些诚心。” 
    可阿瑜闻言,看了眼前方开路公人,担忧道:“娘,这般排场,有点过了吧?” 
    谭氏却道:“这是咱一地父母,他来亲迎,你总不能将人赶回去吧?你爹爹想要低调行事没错,但总要给人留些颜面,以免我儿被人说嫁入王府后,便不认家乡父老。” 
    这话初听,没什么问题。 
    可其中也不免掺杂一些谭氏的个人情绪在内早年间,因陈家一族只有一个陈景彦以区区知县之职撑门面,在本地世族中已明显露出了衰败之象。 
    甚至发生过别的世家侵占陈家田宅之事,正是在当时那种情形下,陈景彦才不得已应下了阿瑜与吴逸繁的婚事。 
    彼时吴家有吴维光在朝中任一部尚书,正是如日中天之时,陈景彦的‘不得已’并非看不上吴家,而是因为吴逸繁‘私生子’的出身,在世家中又不是什么秘密。 
    陈景彦不过是为了给家里找个靠山,才捏着鼻子忽略了吴逸繁的出身污点。 
    到了今时今日,陈家在颍川之盛,已远超当年吴家。 
    早年所受屈辱,一朝得洗。 
    谭氏自然不抗拒杜尚意这般大张旗鼓的迎接! 
    富贵归乡,自当锦衣而行。 
    好让前些年那些趋炎附势之辈看清楚,到底谁家才是颍川世家之望! 
    而和她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阿瑜的祖母,梁氏. 
    午时初。 
    省亲车队抵达陈家祖宅所在的柳川。 
    祖母梁氏身穿灰色底子彩秀团花大袖衫,头戴嵌玉抹额,梳理的一丝不苟的银发内插金凤簪,亲自站在院门外迎接。 
    身后,一帮年龄各异的孙男娣女翘首以盼。 
    梁氏身左,站的是一脸和煦笑容的颍昌知府,身右,是留在老家侍奉老母的陈家三郎陈景虞。 
    颍川世家中的钟、庾、谢、裴等各家当家人,纷纷立于大门两侧。 
    原本,此处应有吴家一席之地。 
    可如今.原本颍川最为风光的吴家已成昨日黄花、烟消云散。 
    吴家先例,也正是其余各世家恭敬等候一名‘侧妃’的重要原因。 
    当今世家,虽清名仍在,却在面对军头屠刀时,毫还手之力。 
    眼下齐国政局已逐渐清晰,未来相当久的时间内,淮北楚王几乎可一言而决一族兴衰荣辱。 
    因其余世家早年和楚王井水不犯河水,并无交情,如今便是想加入淮北团伙,也缺了契机。所以,他们才表现的如此温顺,想要借陈家这层关系,尝试在这场世间大局中入局,为家族谋福。 
    这边,车队刚刚停稳,自有陈家下人上前放稳车凳。 
    随后,谭氏、程氏以及阿瑜分别踩着车凳下车。 
    前两人下车时,梁氏尚能保持淡定,但看见阿瑜时,老太太稳不住了,抬腿便走了过去。 
    陈景虞连忙搀着母亲跟了过去。 
    “媳妇拜见母亲.” 
    陈家规矩好像还挺大,谭、程两人赶忙行礼,动作标准、态度恭敬。 
    “嗯。” 
    淡淡嗯了一声,梁氏却未做停留,眼睛一直落在阿瑜脸上,直到走近阿瑜身前一尺处才停下了脚步。 
    “孙儿叩见祖母。” 
    阿瑜说着便要下跪磕头,却被老太太一把捞住胳膊阻止,随后紧握阿瑜小手,尚未开口已红了眼眶,“好,好,我孙儿长大成人了.” 
    阿瑜幼时跟在祖母身旁直长到八九岁才回到爹娘身边,祖孙自是有真切感情在,见祖母动情,不由也红了眼睛,低喃道:“孙儿不孝,数年未曾归家探望祖母,祖母身子可还康健?” 
    “出嫁从夫,祖母不怪阿瑜。走,回家!” 
    说罢,扯着阿瑜的手往陈家祖宅走去。 
    六旬老太,脚步比以往利落有力了许多.跟在后头的谭氏虽方才被婆婆小有忽略,此刻却一点不介怀。 
    呵呵,阿瑜是她肚子里生出来的,此刻见女儿风光,她内心喜悦一点不比女儿少。 
    当初自己那极有主见的小丫头,如今不但成了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陈家的骄傲。 
    午时二刻,陈家中门大开,迎阿瑜入府。 
    开中门,迎外嫁女,可以说是破格,也可以说稍有逾礼。 
    但更破格的还在后头,阿瑜进府后还没来及休息,便被三叔引着去往家祠拜了历代先祖。 
    这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即便当今世家式微,但陈家如此超规格接待一名王爷侧妃,还是让其余世家私下腹诽:这般讨好那楚王,陈家丢了咱颍川世家的脸面。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