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1章 收复倭国,大明最后一块拼图集齐,十京五十七省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可能处理如此庞大疆域的全部政务的,一个人二十四个小时是处理不完的。
    
    就像司礼监,景泰四十年前,只有一个掌印太监。
    
    现在呢,有四个掌印太监,二十几个秉笔太监,七十多个随堂太监,就这还在年年增加呢,实在太累了。
    
    皇权下乡之后,连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需要朝廷御批。
    
    村里的各种事,比如说鸡丢了狗丢了,地方给找到了或者没找到,是要写成报告的,只要报案了就要形成报告,送上来。
    
    倒不是朝廷直接去管,而是朝廷要知道。
    
    就像内阁,景泰四十年时,首辅一人,阁臣六人,到了景泰六十年,是首辅一人,阁臣十人,近两年已经增到了十六个阁臣。
    
    八部也增设了副尚书,又增加了四个副侍郎的编制,实在太忙了,从上到下所有事,都要管的。
    
    地方官员也在年年增加,随着京察深入,民间政务事无巨细的报上来,上面也需要人处置,就需要增加相应编制。
    
    前些年还会有人喊着冗官,现在没人说了,都喊着增加人手吧,太忙了。
    
    六部扩大到八部,朝野上下都不满呢。
    
    现在,八部要扩大到十六部了,确实权力分散了,问题是忙不过来啊,一个尚书,一天只盖章,盖一天都盖不完,还没处置政务呢,还需要讨论呢,早晨要上朝,还要入宫禀报,参与重大事件的决策,别说一个人,三个人都忙不过来。
    
    所以,朝廷一致通过,景泰六十六年,增设八部,四寺,两院。
    
    以后就是十六部十寺四院二十四司。
    
    管制也要在基础上增设、增改。
    
    像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教育部等等,全部都要单独成立部,还要增设副侍郎两人,就是有六个副侍郎了。
    
    尚书是一正一副,左右两个侍郎,六个副侍郎,酌情可增设一个副侍郎。
    
    内阁要补入阁臣,变成一个首辅,一个次辅,二十一个阁臣,总人数23个,单数的原因是方便投票表决。
    
    一直以来,内阁里大事都是投票的。
    
    让朱见漭把天下大事都看完,一天都能累死。
    
    所以,他改进了帖黄,把重要大事要事汇总,缩写成四个字,提交上来,他用四个小时看完即可。
    
    这一点他很像老皇帝,相信朝臣,只负责大事把关,大事拍板,其他的事几乎放权给阁部。
    
    朱见淇则不然,大事小情都想抓在手里,不懂得抓重放轻。
    
    但他还算勤勉,每日看奏疏时间在八个小时以上,却还看不完,哪怕再加八个小时也看不完的。
    
    朱见漭可就比不了他了。
    
    他看一会就烦躁,勉强看个四个小时,基本都丢给朱佑梐来看,他在宫中呆的蛋疼,居然弄一匹马,在宫里面骑。
    
    他的王妃早就死了,这些年也没立王妃,在商国时就没人管得了他,一群妾室,都没儿子,谁敢说他呀。
    
    他将紫禁城里圈出一块跑马场,天天在里面跑。
    
    到了大明,恶习不改。
    
    结果被朝臣告到了老皇帝那里去了。
    
    到了十月底,老皇帝身体见好,正在殿里溜达,朱见漭过来请罪。
    
    “嘿,大明和你的商国不一样吧?”朱祁钰倒没怪罪他。
    
    “爹,儿子从小就不安分,这些年驰骋疆场,最烦的就是在这深宫里坐着,那些言官明知道儿子的性格,还上疏弹劾儿子。”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