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当时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直说这样的庸才,抓紧滚出朝堂,这等庸才如何治国?
皇帝虽没受过正统皇帝教育,但他从小就读书,这些年奏疏一份没落的看完,肚子里总有几分墨水的。
自己不会写诗,但诗文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
从那之后,题目变得更加灵活、刁钻,甚至得用诡异来形容,把考生难得想吐血。
而这,恰恰是皇帝需要的,需要人的应急能力,身居高位的官员,很重要的一条是急智。
皇帝喜欢诗词,太子妃精通诗词,每次有宴会,皇帝就会把太子妃诏来,吟诗一首。
还出资为太子妃办了个诗词比赛,每一首诗词他都看了。
他经常感叹,大明为何没有李杜那样的诗才啊。
当时首辅王竑,跟皇帝说,大唐诗人如此多,因为写诗和政治挂钩,会写诗的人就能当官,所以文人挖空心思写诗。
如今大明,以经义为重,所以文章写得好的比较多,诗词并不擅长。
景泰四十四年科举。
增加了一道题目,写诗词,限定题目,现场做一首诗,题目分值不高,也是官方鼓励民间读诗写诗。
皇帝迫切希望大明能重现唐宋诗词盛况。
说实话,皇帝看不上外国文学。
那都是打油诗,现代话,没意境。
民间是一边读一边鄙视,这东西确实登不上大雅之堂。
甚至,民间老学究认为新文化运动,和外国文学有直接关系,扬言封禁外国文学。
皇帝并不反对各国文学,都是好东西,多学点总没坏处。
但他还是喜欢古诗词。
奈何自己不会写啊,儿媳妇会写,但写不出气势磅礴的诗句,皇帝引为叹息。
景泰四十年时,皇帝出资在宫中办一场诗会,让宫娥、女眷,朝中官员女眷全都参加。
皇帝和百官坐在殿外,听这些妇人吟诗。
可惜的是,皇帝没找到大明李清照。
之后每年,皇帝都会办一场帷幔诗会,参会的都是女人,即便是皇帝,也只是在殿外,不方便见女客。
皇帝爱诗却不会写诗,引为天下笑谈。
太子妃的诗才,却凭借帷幔诗会,天下闻名。
朝中重臣皆知,太子妃在宫中地位,比太子都高,因为她老公公稀罕她,连带着她儿子朱佑榶也最受宠。
朱佑榶能立为太孙,和太子妃有直接关系,皇帝儿媳妇几十个,唯独看这个儿媳妇最顺眼。
对于舞弊,皇帝更是零容忍。
以前朝中官员尚能运作一二,但景泰三十五年科举,朝中重臣参与舞弊,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戍边,永不录用。
很多朝中重臣的儿子,考了十几年了都没考上,还在宫中当侍卫呢。
不是进士,就不能当官,这是铁律。
朝中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庸才。
所以说,大明的举人,都是顶尖人才,别说进士了。
大学生批量产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