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东察合台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突破了三百万,还没有乱。
    
    百姓日子好过,人口激增,这还在不停移民的情况下呢,不算新六省,内地省份人口已经超过了2.1亿。
    
    吃饱肚子,就会多生孩子。
    
    环境治理方面,大明也取得了创造性成就。
    
    景泰十八年,京师没有一场沙尘暴。
    
    已经光秃秃的北方,再次葱葱绿绿起来,北方所有省份,遍地是绿色。尤其是沙漠地带,种植了大量防护林,控制沙漠扩张。
    
    可以说,整个大明,已经一片绿色了。
    
    倒是西北,随着人口增加,向中枢供血能力越来越弱。
    
    这一点朱祁钰倒是不在乎,西北被开发了两千年,生态环境脆弱,维持现状就好了。
    
    等打败了东察合台汗国,就实行西北地区十年种树免农税政策,让西北彻底休养生息。
    
    治理西北,首先是需要水,西北严重缺水,也许能通过多种树好起来吧。
    
    人文治理,也是景泰朝的重中之重。
    
    治安问题,是各省府官吏考核的重点问题,不说人人讲礼貌,恢复周礼,但小偷小摸决不允许,抓到就移民,犯罪率是考核地方吏员的重点一项。
    
    这也是主要移民来源,天下行法律,只要犯法的,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移民,甚至死刑。
    
    各地监牢,也是摆设,都是凑足了人,直接运走。
    
    这些罪人,没有逃跑的,因为法律明确规定,犯罪后逃跑罪加一等,罪人剥皮,家属移民。
    
    所以,被抓的没人逃,反正也不会死,去了新地分房分地分媳妇,有啥不好的?
    
    移民法详细规定了,什么情况的移民,分多少土地,分几个媳妇。
    
    景泰十六年,就改革了地方吏治,建立警局、街道、乡干部等现代治理地方的方式,构建基层架构,让地方完全听命于中枢,革除地方乡老掌握基层权柄的情况。
    
    皇帝重文重武,乡间社学不停增大规模,各种学宫层出不穷,无数学说,在大明爆炸式发展。
    
    西方几十国思想,在大明泛滥。
    
    却动摇不了儒家思想,甚至他们的书籍有被冲垮的风险,幸好皇帝下场拉偏架,让民间思想吸入新学。
    
    不然西学在大明会泯然众人矣。
    
    到了景泰十九年了,还是没一个西夷官员,哪怕有西夷已经精通汉话了,还是没办法当官的。
    
    民间思想大爆发,在这个极致自由的年代,催生出无数学说,无数学派,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也碰撞出了新的时代。
    
    在景泰十六年,大明第一座太学,建立起来,由十几个学宫组建而成,是紫金太学。
    
    太学,就是大学,因为没有小初高,有的是蒙学、社学、学宫,国子监、讲武堂等,就用古名字,太学。
    
    第一座太学建立起来后,太学之风刮遍全国,以省名挂牌的太学,全都办起来。
    
    截止到景泰十九年年初,得到中枢认可的太学,总共47家。
    
    武学也办得如火如荼,遴选出一批批优秀军官。
    
    识字率年年提高。
    
    朝廷鼓励发明创造,内帑每年出资五百万,对发明创造进行投资、支持。
    
    大明一切在正确的轨道上狂奔。
    
    但真正给朱祁钰底气的是,景泰十七年,有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