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5章 挖士绅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望陛下神机妙算。”

    “若御米能在辽宁栽种,说不定也能在漠北栽种呢!”

    胡濙笑道:“哪怕亩产低一些也无妨,只要能吃,咱们在漠北就能站稳脚跟!”

    “老太傅,等着土豆、地瓜成熟结果,你们就知道喽,这些都是利器。”

    朱祁钰笑道:“漠北,咱们这次彻底扎根,不走了!”

    “土豆、地瓜?”

    胡濙蹙眉:“名字过于粗俗,不如御米更高雅一点。”

    朱祁钰起名御米,没叫玉米,已经头疼了。

    当时是为了推广便捷,但却不接地气,叫起来别扭。

    “名字无所谓,只要这东西能吃,能饱腹,能在恶劣环境下栽种,就足够了!”于谦道。

    又谈笑了几句,朱祁钰问:“二位匆匆入宫,所谓何事?”

    于谦从袖兜里拿出一本奏章,呈递上来。

    朱祁钰皱眉:“这驿递里,全是猫腻儿,才抓出这几个人,杀得不尽心。”

    奏章是俞山上来的,关于反腐驿递系统。

    “俞山也是个废物!”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朱祁钰收敛喜色,沉吟道:“也别回京了,留在山西吧,做山西巡抚,俞纲去做陕西巡抚。”

    “虎头蛇尾!”

    朱祁钰本想对驿递系统大做文章。

    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

    让那些宵小之徒再次隐身。

    “二位,朝中谁懂经商?”朱祁钰问。

    这可难住于谦和胡濙了。

    “陛下想找一个懂商业的官员,去管驿递系统?”于谦问。

    “没错,朕想把驿递和邸报,都变成商业化,朝中需要人盯着,要懂商业,不能被人忽悠。”

    “陛下,微臣以为可让一忠贞之臣去管着。”于谦认为,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国子监典籍钱溥修撰的奸臣榜,朕看完甚是满意。”

    朱祁钰颔首:“就让钱溥去做吧,不行再替换。”

    “臣等无异议。”

    于谦躬身道。

    “邢国公,你对朝鲜怎么看?”朱祁钰问。

    于谦略微沉吟:“其实,朝鲜和辽东表里一体,微臣在辽东时候,经常和李贤商议局势。”

    “每次都把朝鲜算在其中。”

    “可朝鲜王昏聩无道,没有借机袭扰女真部,夺回长白山。”

    “所以微臣以为,朝鲜势弱,只要大明强兵入驻朝鲜,朝鲜自然会屈服于我朝。”

    胡濙却道:“陛下,从罗绮传来的消息来看,朝鲜国王李瑈是个野心勃勃的君主。”

    “他乃篡位夺权之君,于景泰七年被我朝册封,方才名正言顺。”

    其实,朝鲜历史,就是翻版明朝。

    李瑈是靖难夺位,效仿的是太宗皇帝,而太上皇李弘暐又复辟几次,差点就复辟成功。

    靖难之役,夺门之变。

    看看,这就是小天朝。

    “老臣以为,李瑈不是没有野心,也不是没有实力。”

    “而是朝中局势诡谲多变。”

    “使得朝鲜进入内耗之中。”

    “幸好陛下预知先机,派遣罗绮和程信,以天朝使者的身份,坐镇朝鲜。”

    “我朝方能借机快速怀柔朝鲜。”

    胡濙看了眼于谦:“邢国公以为用强军弹压朝鲜,老臣却以为不需要。”

    “朝鲜局势,已是烈火烹油,我朝顺势利导,让朝鲜局势不断倾轧。”

    “就能渔翁得利。”

    “毕竟朝鲜一向恭顺,我朝没有出兵的理由。”

    于谦刚要说话。

    胡濙却笑道:“只有等朝鲜向天朝借兵,一旦借兵,咱们就屯守朝鲜,再也不回来了!”

    “倘若御米真能广泛种植,在恶劣环境下生长。”

    “那么朝鲜之土,就是我大明之土!”

    归根结底,还是粮食问题。

    朝鲜穷困,所以被历朝君主嫌弃。

    “老太傅以为朝鲜会向天朝借兵?”于谦皱眉。

    胡濙却笑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于谦恍然。

    胡濙是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他想用军事实力强压。

    朱祁钰认为都不错。

    “还需要派谁去?”朱祁钰问。

    “陛下,有罗绮和程信坐镇,已经足够了。”

    胡濙自信满满:“再令辽宁随时呼应,有李贤和商辂在辽宁,完全无忧矣。”

    “等我朝将御米推广下去,整个辽东都种上御米。”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