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弘承三年二月,弘承帝开启了弘承朝的第一次科举,在这次科举之中,他任命李徽为主考官,分为南北双榜。】
【同时她不允许与在考考生有家族背景的官员担任本次科举的考官。】
皇宫内部已经是确认了安全,成王考虑的是朝堂的影响力,她说什么反对声音永远都比同意的声音多。
这不光光说明她这个皇帝的威信不够高,也说明了在朝会之上,能说是自己这一方的官员并不多。
先前姐姐们在朝会上的阻力那么小,很多时候都是她们底下最大的党派,有一个党派头目叫陆成安。
这个男人可以无条件地支持她们。
成王这次,已经任命了陆成安为禁军统领,再加上陆成安年纪大了,委以重任的话,改革成功前,陆成安要是不幸倒下了,那她成王也完了。
因此,成王心里还要多考虑考虑。
【弘承三年三月,各地的考生开始参与乡试,凭借着身为皇帝的你停下了各类的私人项目,国家的收入逐渐恢复正常。】
由于父皇的保守,很多政策,他都是唯唯诺诺,不敢真的勇于执行,只敢在一些小的政策上动动手脚。
像「一条鞭法」之类的税改、像「开海放关」这样的大制度变化,父皇都不敢做,这给了成王很大的使用空间。
不妥的是,成王虽然是个皇帝,可底下的官员不听她的话,就是空有满身武艺,那也用不出来。
开科举,就是成王想要疯狂吸纳自己人的一个阶段。
听她话的人扶持起来,不听话的就打压。
不听话的人固然多,可成王有兵权傍身,至少还是个实权的皇帝,虽然这样换人上位,是很费时间的,但总比卡在这里不让操作来得强。
【弘承三年四月,不少大臣看到了弘承帝逐渐疏远的态度,有些人抓住了这个时机,私下对皇帝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和心意。】
成王冷笑了一声,有些人就是贱骨头,之前要他们站队的时候不站,感觉到她要下手了,马上学聪明了。
但成王也没有先前那么着急,说不定她当皇帝的机会就只有那么一次,能否光宗耀祖,也尽在这一次的成败上。
若是换成之前的态度,成王早就让这些立场不坚定的人滚蛋了。
要你们跪下的时候不跪,现在知道自己位置不保了,一个个开始跪了。
我能忍你?容你?
成王眼前的画面再次推动。
【弘承三年四月,你向这些主动投靠的官员表露出了欣赏的意思,并且许诺会有要事托付给他们。】
【你开始分化群臣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投靠你的大臣待遇,进行区别对待。】
【那些不听从你命令的官员,你时常冷落他们,即便是在奏折上也只回复一个「阅」。】
【弘承三年五月,你又一次提出了《开海放关》的政策改变,而这一次朝会上,你还是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只有少数人的支持,但是这一次很多人沉默了下来,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听到那么多的异声,你不再提出《开海放关》,转而提出《考成法》,以此来提高官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由于先前《开海放关》的政策被群臣反对而弃置,这一次的《考成法》没有太多的阻力就通过了。】
【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提高了。】
【弘承三年六月,你在朝会上,一点一点地更替官员,逐渐重用青年官员,你在朝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了。】
【弘承三年七月,大量考生涌入京城。】
【你查询了一下这三年以来各地收税的账目,在有些地方感到疑惑不解。
于是找到了陆成安,询问账目上所出现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损耗是什么。】
【陆成安向你回答道:“如今的晟朝,向百姓们所收受的税乃是粮食,粮食在路上可能会受潮,也可能遗失了,甚至于被虫子、老鼠给吃了,这些过程中的粮食就属于运输损耗。”】
【你接着问道:“那么,这笔损失的粮食算在朝廷的头上,还是算在百姓的头上。”】
【陆成安继续回答道:“这类损耗自然是算在百姓的头上,就算路上损耗了一百石的粮食,粮长回去平摊一下,每个人都出一点粮食,那也不是很多,是可以让百姓们再补上一百石的粮食继续送。
当然这也不是粮长说损失了一百石的粮食,就损失了一百石的粮食,还有其他一起压粮的官员跟随记录,互相监督。”】
【“不过这种运输损耗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让百姓们用粮食交税是一件好事。”】
成王以前都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内容。
现在是为了研究这些贪官怎么贪赃枉法的套路,故此一直在查账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她分析不出来,就找陆成安问问。
【“那有没有中饱私囊的可能性?”你询问道。】
【“这世道上可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这底下的人,他们办法想一想,还是有的,这许许多多的事情,那都是能暗做文章的,毕竟陛下也很难手眼通天,事事巨细。”陆成安对你说道:“不过呢,就如同先前宁王向先帝所提出来的《一条鞭法》,其中就是把百姓要上供给朝廷的税粮变成银子以后,再交给官府。”】
【“因为你把粮食折银以后,就很难出现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损耗,而粮食也能在地方上得以妥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陛下...你要知道,一个政策是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有益的。
如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