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但晋王是一个乐天派。
宁王赢到手软,她晋王输了,可输的人又何止是她晋王一人,汉王、燕王她们通通都输了。
想到其他人也是添头,汉王更是直接化身为怨灵只能旁观局势,晋王就止不住笑出了声。
毕竟只要有人比她晋王还要痛苦,那么她就不算是最痛苦的人。
而宁王和陆成安快活的人生,汉王应该是看在眼里吧?到时候,你汉王这个当大姐的,多少也得教育一下这个得寸进尺的宁王了!总不能让她偷偷拐着陆成安跑了吧!
还没等晋王进一步安慰自己。
画面转动。
【天明十二年七月,陆成安攻灭东突厥后,大力扶持蒙古人在草原上的影响力,每年都让元贵妃与陆去奴回草原探亲。】
【这样的行为,让蒙古人更加地认可大景王朝。】
【天明十二年八月,陆成安偶感风寒,但是注重番薯种植与培育的他,丝毫没有在意身体上的变化致使病情恶化,瘫软在床。】
【前晟女帝苏知清为你把脉,你的身体恢复了一定的健康,但不能过于操劳自己。】
【天明十二年九月,你的生病诱发了方士的涌现,他们都试图进入宫中,为你进献所谓长生不死的丹药。】
【你对此不屑一顾,将贡上来的长生丹让这些方士自己吞下。】
【天明十二年十月,为了监督百官的贪腐现象,你加大了锦麟卫与皇城司的权限,并拿出大量的银子组建这支情报机构。】
【在天京府活动着的锦麟卫约有五千人,皇城司三千人,整个天京府的大街小巷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天明十二年十一月,你脱离了病重的状态,询问番薯的产量,得知了亩产量已达二十石。】
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二十石便是两千四百斤,这还是番薯培育技术尚未完善,好的种子没有研究出来下的产量。
不愧是「大清」人口剧增的第一功臣。
番薯能推广出去,那么百姓挨饿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但也只是到饿不死人的地步。
一开始吃番薯,能解饿,还能图个新鲜,但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都在吃番薯,那就是恶心了。
到了民国时期,番薯那都是拿来喂猪的。
陆成安要这个玩意,是为了保证一旦遇到灾荒,有番薯可以救活一大批人的性命。
他要先解决绝大部分人没办法温饱的问题。
可这只是最低生活保障的一部分。
陆成安的想法肯定不止步于就靠番薯保障最低要求的民生...能让百姓吃上饭,后续就不去管百姓的死活了。
他还是想尽可能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天明十二年十二月,各国的使臣陆陆续续赶到中原王朝上贡,但有的国家很重视这件事情,有的国家就对上贡一事显得轻怠。】
【对于那些重视此事的国家,陆成安表露出了中原王朝的宽容,回赠了一些作为奢侈品的丝绸作为馈赠,而对于那些轻怠此事的国家,陆成安驱逐了他们的使臣。】
陆成安选择不建立像「明朝」时期的厚往薄来,那是有自己看法的。
明朝的朝贡体制,虽然不能说是赔钱赚吆喝,但整个过程中还是流出了一定数目价值不斐的中原工艺品,而且这个制度越往后也可以说是越烂,越没有存在的意义。
那么多国家拼了命想要过来,当然不是想要说自己成为大明的狗实在是太好了,那都是嘴上一说,真正图谋的还是明朝给出的丰厚回礼。
一把上乘的日本武士刀,在东瀛正常贸易购买很便宜,但同样一把上乘的日本武士刀放在朝贡上,大明给出的回礼,会超过这一柄武士刀原有价格的10-50倍甚至是一百倍,而在东瀛还有大量的银矿,用这些银矿,东瀛换来了大明手中数目巨额、做工精致的手工品。
而朝贡体系的积极效果,无非是将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但问题就在于,朝贡体系的存在跟国情有关。
陆成安的大景王朝是不禁海的,他开放了海上的贸易,无论是官方的贸易还是私人的贸易,都很密切,光凭这一点,朝贡体系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
有大海,文化传播同样迅速,而且国家强盛的情况下,文化这种东西也是能入侵的。
其次,这些互相朝贡的礼品,都是各个国家的土特产,是中原王朝没见过的东西,有国家送来一头长颈鹿,对大明朝的皇帝说这是麒麟,然后大明朝的皇帝就屁颠屁颠赏赐了一大堆的东西。
当然,你可以解释为这是祥瑞,可以安抚民心,政局稳定。
但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你这样的行为让我显得很呆。
陆成安也不是那种没病就把手上的银子乱糟蹋的人啊,这些银子说到底还是从百姓手上拿到的。
你拿百姓的钱,不搞建设,跑这里穷阔绰是吧?
这样浪费,磕碜不磕碜啊?
看到别人笑嘻嘻拿着那些回赠的礼物,陆成安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得给自己一巴掌。
你尊重我,送我朝贡的重礼,那我适当地回敬给你一些差不多的物品。
你不尊重我,随便送点礼物就想骗我礼物,那不好意思,你这小弟我不认识,拜山头拜得太随意。
而这便是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