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此之前,萧云一直以为适合北方种植的水稻还没有出现。
没想到,这次到了遵化、蓟州、永平一带,除了在军事上取了重大胜利之外,他竟然发现了这些地方有水稻种植!
尽管种植面积不大,只有零星的几个地方有水稻的痕迹,但这已经足够了。
既然现在有水稻可以在这边种植,那纬度差不多的辽河平原,也就是东北的黑土地也必然是可以种植的!
萧云原本想着等进入辽东之后,再让科研部着手研究新水稻。
没想到这里有现成的。
如果萧云对历史更了解一些的话,他就会知道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尚宝司少卿徐贞明在北京就已经培育出了能够在北方种植得水稻。
之后又在蓟州、永平府一带试种了四万亩,然而也因此触犯了士族世家的利益,最后在内阁阁老申时行的阻止下,致使万历皇帝下令全面禁止。
相应的水利工程还没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徐贞明也因此郁郁而终。
大明巨大的军粮需求已经让江南湖广的百姓苦不堪言,徐贞明也是体恤百姓疾苦,才会努力让北方的土地种上水稻。届时大明军需就可以就地解决。
然而对于大部分的豪绅世家来说,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疾苦不疾苦的,因为北方缺粮,粮价才会高,江南的粮食北上才会有足够的利润。
要是让北方水稻推广成功,利润不就没了么。
不管是地瓜普及还是水稻北移,其实都可以缓解大明粮食紧缺的问题,只是在士大夫的层层压力之下不了了之,然后就变成了皇宫里那位背上的黑锅。
此时萧云所看到的水稻田的痕迹,也只是当年遗留下来的稻种。
因为在北方没有相应的水利工程,水稻是不可能被推广起来。
其实徐贞明的北方水稻育种并不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份。
事实上在唐朝的时候,渤海国就从中原引进稻种,最后培育成著名的“卢城之稻”。
而这个渤海国所在的位置就是辽东的黑土地,只不过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卢城之稻”就销声匿迹,史书上不见任何记载。
不过萧云倒不需要有太多选择,只要一开始能够顺利利用好黑土地,其他的自然有科研部人员负责研究就可以了。
这时候,战场也基本打扫完了。
这下缴获的物资又够特战队消耗个两三天。
萧云朝着徐耀门吩咐道:“抓紧时间休息,后半夜我们去永平府那边看看,有没有仗打。“
“好嘞!”徐耀门眉开眼笑的离开了。
这年头,没有通讯设备,战争一旦开始之后,各队伍之间的联系就有很大的滞后性,这时候就不能等知道对方的消息之后再行动,那样很容易贻误战机,所以此时的战场主动性就变得极为重要。
本来萧云是不知道鞑子溃兵的位置,而现在遇到了黄太吉,那么就能大概判断出其他鞑子的大概位置。
萧云也没想到鞑子溃逃的速度这么快。
按照距离估算,他们离京城已经近三百里,那另一批人也应该超过了二百多里。
萧云不知道京城的战斗具体是几点开始的。
在时间上推算,最多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这样的行军速度已经不能说是强行军了,他们是在创造历史!
当然鞑子能如此之快,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放弃了辎重和装备。
相比之下从京城出发的、全副武装的太平军肯定要慢上许多。
加上一路上少不了清剿溃散、掉队的鞑子,所以他们一时半会还追不上鞑子。
就很可能赶不上与骑兵团夹击鞑子。
所以萧云才会准备连夜前往永平府。
也是担心骑兵团那边伤亡过大。
…………
十月十六日,卯时。
与永平府相邻的丰润县境内,多尔衮有些悲愤的从北面突围。
墨家人果然等到了后半夜,等人都快冻麻了的时候,才出现!
更可恶的是天上的月亮并没有为自己这边提供任何帮助。
反而让自己人变成了靶子。
一方有甲,一方无甲,结果可想而知。
豪格已经倔强的带着人冲向墨家,再无生还的可能。
这一战大清败的太惨了。
多尔衮已经不敢去想有多少兄弟再也回不去了,或许也只有自己和黄太吉能活着出关吧。
他正如此想着,前面就出现了一队骑兵。
这一下,多尔衮就彻底的绝望了。
甚至都不需要分辨对方到底是不是自己人。
无论是与不是,结果不会有什么分别。
是自己人,说明黄太吉出事了;不是的话,那就意味着黄太吉已经出事了。
“怎么会这样!”多尔衮不甘心的怒吼着!
多少年了,大清赢了大明多少次,都撼不动这颗老迈的大树。
而墨家仅仅一次就能让大清一败涂地!
他并没有把之前的宣大和乙巳之变算成是与墨家的对决,那时候墨家参战人数太少了!
真是让人绝望啊!
这一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