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骑兵?哪里来的骑兵?
黄太吉刚听到部下回报的时候,是很茫然的。
要是墨家真的还有骑兵,那为何到现在才追来。
况且骑兵也不应该这么用。
要是早早的埋伏在京城到山海关的这条道上,哪怕是几千,自己这些人也受不了。
然而一想到这儿,黄太吉悚然一惊,是啊,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做?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当即转头盯着多尔衮问道:“你不是说之前已经派人通知多铎了,接应的人什么时候能到?”
多尔衮的确在遭遇墨家袭击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向负责镇守山海关的多铎送去急报。
要他们带着足够的粮草向西接应。
京城到山海关这五六百里,没有粮草补给是无法坚持到最后的,更别提还可能需要跟墨家作战。
当初入关,儒家为了不走漏风声,也只把永平府的山海关等几个地方,还有宁远防线交给了鞑子。
剩下的其他城池,都是绕城而走。
现在在墨家的追击下,黄太吉即便没有补给也不敢随意攻城。
要是面对明军,他肯定会和当初乙巳之变退出京城之后一样,重新组织人马,牵制对方。
甚至这一次的牵制目的比上一次的更简单。
上一次是为了争取时间让劫掠的物资顺利运出大明,而现在只需要保证剩余的溃军顺利撤出就可以了。
然而,他不敢,所以他只能指望山海关的救援。
多尔衮也正是有这样的考虑,才提前做出安排。
现在黄太吉问起来,他只能安慰道:“咱们退出的太快了,阿弟那边应该刚出兵不久,或许等到了永平府,就能遇到了。”
多尔衮一直都没有真的和墨家骑兵对上,所以并没有像黄太吉那样心惊肉跳。
而黄太吉在听到需要到永平府才能得到补给之后,也不再犹豫。
当即带着近两万兵马和多尔衮一起继续向东行进。
虽然多了一万多人,但由于缺马,整支队伍的行进速度也慢了下来。
不过好在香河离玉田县足够远,黄太吉完全可以在被墨家追上之前进入永平府。
只是这样一来就苦了那些被黄太吉派人收拢,又没有来得及赶到玉田县的鞑子们。
自古以来,溃兵和逃兵是不一样的。
逃兵往往会想办法多带点东西出来好卖钱,而溃兵则是为了活命,就恨不得脱光了跑,有个词叫“丢盔弃甲”就是用来形容这一类人的。
所以这些鞑子就很少有甲胄齐全的。
当太平军非专业骑兵团追上来的时候,就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四个团也是有分工,两个团沿路追击,另两个团则是在两侧进行拉网式的搜查。
剩下的区域也会有京城那边的太平军派人日夜巡查。
再过几天的时间,在山东济南府那边的太平军还能有五六个团北上,相应的补给线也会跟上来。
…………
十月十五日未时刚过不久,
黄太吉习惯性的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队伍,不经意的瞥见天上的太阳,突然有些不太好的预感,于是赶紧勒住缰绳,皱眉问道:“十四弟,太阳落山还有多久?”
“应该还有一个时辰!”多尔衮一路过来也是有些憔悴,一时间想不明白对方这话是什么意思,然后又多补了一句,“墨家的人一时半会追不上来。”
“这么说,我们今天到不了永平府?”黄太吉没有因为多尔衮的安慰而变得放松,神情反而越加凝重。
其实到了这时候不管是黄太吉还是多尔衮也都很默契的不再提什么“朕”、“皇上”、“皇兄”了。
这时,多尔衮才注意到黄太吉的异常,一下就变得不再昏昏沉沉,也明白了对方在担心什么!
肯定是墨家的夜袭!
于是他赶紧解释道:“即便天黑也不打紧,今日正值十五,月亮正圆,不影响大军行进,明天必然能到山海关……”
然而话说一半就被黄太吉打断了。
就听对方说道:“十四弟,你误会了,我担心的不是身后的墨家,而是前面的!难道你不觉得我们回撤的太顺利了吗?”
什么?顺利?都已经到了这般田地了,竟然还能叫顺利!
多尔衮瞠目结舌的看着黄太吉,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然而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意识到对方的话里的另一层意思,可这层意思就更离谱了,于是他脱口而出:“这不可能!”
黄太吉能理解这个弟弟的反应,毕竟当年那五百骑兵的事情对方并不了解。
也就不会知道那件事对黄太吉有多大影响,尤其是到了这个地步,当年的那群人至今还没有出现过。
这让他十分笃定的认为那群人就在前面,不需要有任何理由!
只是现在他没有时间讲来龙去脉讲给对方听,只是肃然说道:“我们不能再输了!现在不能直接去山海关!”
然后指向北方:“向北,那里才是活路!”
这样的行为在多尔衮看来,更像是自己的阿哥受到了兵败的刺激,才变成这样,所以也不敢直接拗着来,有些委婉的试探着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不咱再等一下,算着时间,派出去的斥候也快回来了,一定会带来多铎的消息!”
但此时的黄太吉并没有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