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崇祯皇帝也是第一次真正见识到墨家的兵卒,震撼之余,也是期待着他们能多杀些鞑子。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京城现在已经安全,墨家人是来救援的,自己这边总不能光在这看着。

    于是他转过头,看向王承恩,吩咐道:“王伴伴,是不是让将士们也出城与墨家人一起杀鞑子。”

    这话要是放在以前,崇祯皇帝是不会提的,因为让明军与鞑子野战无疑是自寻死路。

    而现在城西一战把将士们的士气和心气都找回来了,加上鞑子兵败如山倒,自然不需要担心危险。

    然而王承恩还没回答,城外不远处就有几人骑马而来。

    靠近之后,马上之人就高声喊道:“我太平军奉萧总管之命追剿鞑子,为免误伤,请城中将士百姓谨守门户,切勿随意出城。”

    说完也不管别人如何回应,就开始绕城而走,边走边喊这同样的话。

    夜袭这种事,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时候,一向都是不留活口。

    现在太平军的对手是鞑子,自然就更没有什么好顾忌的。

    而对于像太平军这种统一训练模式的军队,在黑夜里会有很多方式辨别自己人。

    可现在若是有第三方的人加入,就必然会误伤,因为此时的太平军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甄别的事情上。

    不过有时候也是有例外的

    就比如现在,宋小山带着他的警卫排在一个营地里遇到了一伙极其容易辨别身份的人——葡人西劳和他的炮兵们。

    虽说西劳这些葡人雇佣兵在原本的历史上很有职业道德,但那也是基于有不少葡人战死在登州的揣测而已。

    事实上战场上的死伤在所难免,若真是顽抗到底,也不会让七十多岁的传教士带着人逃回澳门。

    所以此时的西劳或许会在战场上尽心尽力,但也绝不会为了鞑子死扛到底。

    宋小山虽然在军营里经常听有关西夷人如何屠戮异族,如何包藏祸心,但对于他们会帮鞑子开炮这种事,还是没有听说过。

    因此在遇到这么容易区别的人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动手,而是要先搞清楚这些人出现在这里的目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身为团长的他身边有足够的人手,不担心反噬,否则也不会手下留情。

    或许是觉得宋小山等人停了手是在表达善意,西劳赶紧上前,用还算流利的汉话,不卑不亢的说道:

    “你好,我们只是受人雇佣的炮手,现在鞑子溃败,按照约定,我们的雇佣身份已经结束,不再牵扯你们双方之间的任何恩怨,所以请允许我们离开!”

    “炮手?”宋小山目光闪烁,“这么说你们帮助鞑子攻城了?”

    这话瞬间让西劳紧张了起来,但又颇有些色厉内荏的说道:“我想您应该清楚,在我们西方,雇佣身份结束之后,我们也可以为你们做事。当然那就需要另外支付报酬。”

    西劳说的倒不是假话,雇佣兵们轻易不会与敌人进行恶战,骑士、乡绅、军士和臣属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发饷的官何时来。

    只要雇主停发薪水,他们立刻哗变或者转为其敌对一方效力。

    在这方面最著名的当属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雇佣兵们了,他们打的就是“不流血的战争”。

    意大利的重骑兵们之间有这样一种默契,其中一方被打落马下之后,就会坐在地上等待被俘。

    然而他们这次遇到的却是太平军,宋小山可不管什么雇佣规则,没有任何废话,冷冷的说道:“一个不留!”

    接下来吗,手中长枪直接朝着西劳扎去!

    西劳哪里想到这群人会如此的直接,根本没有任何防备,直接就被长枪扎穿了。

    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死在这里,还有许多财富没来得及挥霍。

    “你们……”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愤怒的咆哮着!

    然而还没有说完,长枪就被宋小山抽出,人顿时瘫软在地,再无声息。

    而宋小山则是朝着西劳的尸体狠狠地忒了一口,骂道:“帮鞑子攻城的,就算是汉人,老子也照杀不误,几个洋倭子算个鸟儿!”

    说完也不再停留,挥舞着长枪继续着杀戮。

    这时候月亮已经落山了,剩下的大部分鞑子并没有机会骑马逃离。

    跟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有人想着跑到光亮之处,寻找安全感。

    而有的人会觉得黑夜才是更安全的地方,所以哪儿黑往哪儿钻。

    然而这都没有意义,太平军此战的作战目标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一个不留。

    不管他们往哪逃,都会有人追杀。

    当然,这只限于没有骑兵的鞑子。

    太平军的追击也是有章法的,每个班都是独立的作战单位,不会过于分散,也不会过于集中。

    没过多久,京城周围光亮所及的地方都已经没了人影。

    崇祯皇帝在城墙上站了很久,有羡慕也有怅然。

    心情十分复杂的朝着身边的王承恩,说道:

    “京城之围已解,随朕回宫吧,好好跟朕说说墨家,你在那里待了那么久,一定见过那里的不少人不少事,朕还记得你说过,那里有大家在一起吃饭的食堂,甜甜的地瓜粥,对了,还有那个粗衣打扮的孙元化。只要是你看到的、听到的,朕都想知道!”

    堂堂大明皇帝竟然变得如此絮絮叨叨,让王承恩颇为不适?

    然而他此时的心里未尝不是五味杂陈。

    是啊,大明京师的围是解了,那剩下的事情就不得不面对了。

    所以他也只能躬身领命,默默地陪着崇祯皇帝回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