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顿时,方正化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溢出眼眶。
也不敢耽搁,匆匆擦了一把,赶紧转身朝着崇祯皇帝叩首,悲戚道:“皇爷!温阁老他已然薨世了!”
这一声让崇祯皇帝感觉被重锤击中一般站立不稳,几欲倾倒。
好在方正化身形敏捷,及时将其扶助。
然而,崇祯皇帝却不领情!
“放开!”
说着便推开方正化,踉踉跄跄的来到温体仁身旁,便再也支撑不住,直接瘫坐在地。
缓缓的伸出手握住温体仁那还有余温的枯瘦手掌,嘴唇抖动,哽咽道:“怎么连你也弃朕而去了啊!”
此时的崇祯皇帝早已泪流满面。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得到消息的王承恩从城西赶了过来。
然后发现方正化等一些内饰都在殿外候着。
接着他来到殿门口,就看到崇祯皇帝依旧呆坐在温体仁身旁。
还没来得及询问一旁的方正化,就听到啪的一声。
一个奏疏出现在大殿门口内侧。
不需要问,王承恩也知道这里面写的是什么。
于是赶紧挪到殿里,先是默默地朝着温体仁尸体的方向磕了三个头,然后将奏疏捡起来,悄悄的退了出去。
回到殿外之后,王承恩走到一旁,将奏书打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上面写的很详细,谁有问题、谁没有问题都一一整理了出来。
最后还提示了一句:非是别无选择的紧要关头,务必弃文用武。
这也是在告诉皇帝,即便有的士大夫没有问题,也不能轻用。
那些人之前虽然没有问题,也或许他们都是高德之士,但毕竟所有事情的根源还是在于墨儒之争,难保这些人此时的心思不会有什么变化。
看完之后,王承恩又将奏书递给了方正化,道:“这事还是由你来做吧。”
方正化也知道事情紧急,所以也不废话,直接拿过来打开就看。
然而很快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指着上面的一个名字,不解道:“督公,这人也要直接抓?是不是太便宜他了?”
听到方正化的疑惑,王承恩不用看也知道对方指的是谁?
这人便是朱纯臣。
自从组建勇卫营之后,京营剩下的兵马就是由此人统帅。
方正化的意思是若能利用这样的人物给鞑子做个局,总比直接抓起来要好得多。
然而王承恩却是摇摇头,“而今鞑子有利器在手,由不得你我耍手段。况且咱们不可能出城设伏,而诱敌入城还不如等着他们将城西轰开。”
这两天王承恩也没有闲着。
对于城西被火炮攻击的区域,他没有安排任何人进行抢修。
反而是在城内做起了防御工事。
这是借鉴了墨家生活区的战术。
说白了这样做的核心目的就是等待鞑子攻城的时候,尽量削减对方弓马娴熟的优势。
凡事都有利弊,虽然鞑子有利器在手,但依赖火炮的结果就是直接暴露了最终的作战目标—城西。
现在对于王承恩来说,不需要再琢磨鞑子攻城的虚实,比如哪里是佯攻,哪里是真正目的;也不需要四处防备,空耗兵力。
这样一来反而比守城简单的多,更容易集中力量,做最有效的事情。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想着以朱纯臣为饵给鞑子设伏的主要原因。
有这些精力,还不如专注考虑西城墙倒塌之后的防守。
时间脱得越久,城西的布防越紧密。
现在只要将城中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给揪出来,到时候京城的防守未必会比之前差。
此时,城外稳坐钓鱼台的黄太吉怎么也不会想到,城内的局势在短短几天之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