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王承恩知道皇帝说的箱子,指的就是当初从墨家手里拿到的罪证。
烧箱子事小,可这哪里是烧箱子,皇爷这是要烧了大明的气数。
纵然这次儒门中有人引鞑子入关,但要想延续大明江山,到最后也最多是杀一批人了事。
这朝堂上站着的依旧得是儒门士大夫。
说到底,大明还是要靠士族!
尽管此番能撑到最后的希望渺茫,可终究还能留个念想啊。
然而崇祯皇帝却无比坚定,一脸决绝:“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然后朝着方正化,喝道:“还等什么!”
“陛下!”王承恩目中含泪。
此时,方正化眼中也尽是悲色,可君命难违,他只能按照皇爷的旨意,亲自去搬箱子。
一时间殿内气氛压抑到极点。
然而温体仁却是有些懵,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突如其来的悲壮,有些莫名其妙。
他自问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此时尽心为大明尽忠也不是因为大义。
只是既然走到了这个位置,那就该有始有终。
尽管他不觉得大明有多少胜算,甚至比大部分人更清醒一些。
从当初墨家开始杀宣府总督张宗衡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危机。
而今儿女家眷早就被他撵回了江南老家,只有老妻相伴。
可以说是了无牵挂。
因此此时的温体仁并没有以前那种谨小慎微、前倨后恭的模样。
这样一来反而有了位极人臣、宰执天下的气魄!
于是面对殿内的压抑气氛,他泰然自若。
等到方正化亲自把箱子搬来的时候,见崇祯皇帝似乎真的准备烧了,他便主动拦在箱子前,行礼道:“陛下,这箱子里到底是何物,能让龙颜如此震怒?”
崇祯皇帝没想到会有人挡着自己的路,原本以他此时的心情必然要大发雷霆,然而眼前之人是温体仁,就不一样了。
面对这位依旧站在自己身边的老臣,他如何能愤怒的起来呢?
当然,偌大的北京城,愿意为大明尽忠的忠臣也绝不止温体仁一个,可他朱由检敢相信的、能相信的却只有眼前这一位了。
而且事到如今,箱子都要烧了,也不在乎什么秘密了。
现在说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即便要烧了,也不急在一时。
于是崇祯皇帝平复了下心情,又退到了龙榻旁坐了下来,幽幽道:“温爱卿,可记得张家口堡?”
提起这个名字,温体仁不会不清楚,那样巨量的财富真是让人想忘都忘不掉。
眼前这箱子怎么与他们扯上了关系。
或许是因为老迈,一向玲珑剔透的温体仁一时间搞不清楚。
于是好奇道:“老臣自然记得,陛下说的可是张家口那八家通敌的商贾?”
见首辅还记得这件事,崇祯皇帝便指着箱子,冷然道:“这便是他们通敌卖国的罪证!”
罪证?温体仁皱眉。
可是当初那八家不早就被当众活剐,明正典刑了吗?
那可是诛九族的死罪!
人已经都没了,为什么还要烧罪证?
这些心思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不等他追问。
崇祯皇帝便继续说道:“这里面都是当初墨家在宣府审问出来的供词,与鞑子做生意有罪的可不止那八家,这通敌的铁器粮草从何而来?总不能是他们自己做的!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了!”
对于这些商贾的行事风格,温体仁自然不会觉得陌生。
只是当时都以为大部分的事情是审不出来的,毕竟谁也不会傻到给别人留把柄,所以也没有多想。
而今听说还有供词没有被公布出来,确实让人出乎意料。
只是既然有供词,皇帝陛下为何不抓?
以温体仁这么多年的经验来判断,当今圣上可不算是能隐忍的人。
毕竟这段时间,东厂和勇卫营一直在抓与乙巳之变、孔有德造反有牵连的人,丝毫没有收敛的样子。
于是他不解道:“既然有口供证词,为何……”
然而话还没说完,就被崇祯皇帝打断。
接着,就听到对方叹气道:“朕清楚你要问什么。这里面牵扯的人太多了,不止是儒士商贾,还有我大明宗室!更何况这些供词多为揣测之言,要一一证实难度太大了。”
崇祯皇帝这是彻底没了顾忌。
连老朱家的丑事也不遮掩了。
大多数人绝不会想到张家口堡八家商贾的粮食,有一半出自藩王宗室。
都说老朱家养着太多的宗室,让大明无可用之财。
后世的人也经常拿着某个宗室一年就要用掉某地一半以上税粮的历史记载,说老朱家如何的不堪。
史料记载的确有着一定的可信度,但它只能告诉人们一个结果。
人们从未想过,宗室不可能吃掉这么多的粮食,而剩余的粮食到哪去了?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