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洪承畴见自己的管家凑了上来,挑挑眉毛,道:“如今流寇已降,关中再无战事,老夫打算将曹总兵调到宁夏卫,提防鞑子再次入关劫掠,你觉得如何?”
“老爷,这……”这话让管家有些猝不及防,这等事情哪是他能掺合的。
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时候,就见自家老爷的手指在地图上有“曹”字标识的位置,点了两下,然后在空中虚画一条直线,停在宁夏卫。
而这条直线正好经过一个“闯”字标识。
猛然间,管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说是调兵遣将的去镇守边关,实际上还是要对付流寇降兵。
流寇本就人心惶惶,若猛然见到大量官军过境,必然方寸大乱。
当然若是仅仅如此,还不至于刀兵相向。
然而这都不是问题。
有了这个契机,再做点其他安排就方便多了。
洪承畴见管家明白了自己的意图,就微笑着示意道:“且附耳过来!”
听到吩咐,管家赶紧绕到老爷身旁躬身等待指示。
可随着自家老爷嘱咐的声音传入耳中,管家的表情由恭敬变得震惊。
忍不住失声道:“那曹总兵他……”
话刚出口,管家就知道自己失言了,赶紧跪下请罪。
好在,此时的洪承畴心情大好,没有计较,只是挥了挥手,道:“赶紧去办吧!”
…………
事实上,即便没有其他的安排,流寇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一方面,自从流寇投降官军之后,朝廷为防止他们复叛,一直都是限量供给物资,若是等事到临头再做决定那就无力回天了。
另一方面,对朝廷有戒心的可不止高迎祥一人,老回回和罗汝才等三十六营头领的心思也要兼顾。
更何况,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时候,任何向着朝廷说话的人都可能被人认为是奸细。
而且现在天气逐渐转冷,若是等着曹文昭大军逼近再做出反应,流寇就很容易被堵在黄土高原。
到那时别说造反了,冻也冻死了。
于是七月二十五日,得知曹文昭大军调动的高迎祥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带兵攻占了陇州。
在陇州获得了足量的粮草补给以后,就开始朝着凤翔府出发。
只要过了凤翔,他们就走出了高原地带,接下来往东,往南都是活路。
不过,事情远不如表面上那样简单。
流寇的驻扎之地本就有洪承畴安排的眼线。
所以当他们开始整军朝着陇州进发的时候,就已经被察觉。
只不过,报信的人并没有前往陇州,而是直接朝着曹文昭的大军而去。
曹文昭这边本就是朝廷安排在东面钳制流寇,防止流寇再次叛乱。
现在突然得到流寇叛乱的消息,并未慌乱。
曹总兵本就是一员猛将,手下兵士只要不是对付鞑子,那也是勇猛无比。
所以他没有任何停留,直接朝着陇州而去。
在曹文昭眼里,这些流寇都是唾手可得的军功!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州城竟然连一天都没守住。
这一下,形式就陡然变得严峻起来。
本来,若是陇州能坚持到援军到来,流寇们就只能引颈就戮。
因为缺了陇州的补给,流寇若不想继续攻城,就只能分散劫掠就食。
可不管是攻城还是分散其实都是死路。
毕竟当初的流寇攻城掠地基本都是靠着裹挟的百姓灾民跟蝗虫一样不惧生死。
而这时候,流寇投降官府已有大半年了,营中自然不会有什么流民灾民。
因此此时若是还要攻城,那损失的都会是精锐。
同样的,分兵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北面有贺人龙的兵马,西面则是左光先。
而现在,有了充足补给的高迎祥既不需要分兵,也不需要攻城。
这就意味着曹文昭要想拿这份军功,便不能在城楼上守株待兔。
因为那样做,流寇就很可能直接绕城而逃。
这也是为什么将他们称之为流寇的原因之一。
不得已之下,曹文昭的兵马绕过凤翔府,在汧阳县西面,列阵阻敌。
然而刚准备布置火铳火炮阵地的曹总兵,就得到了一个极坏的消息,大军带来的火药不能用了。
没了火药,阻击效果会大打折扣。
他朝后望了一眼,吩咐道:“速去汧阳县城调用,带人将火药运来。”
此时也顾不得够不够用,能顶上一阵也是好的。
若是没有火炮,还真不一定能拦住流寇。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没过一会,下属便空手而归。
与此同时,前方也传来消息,流寇已经出现在二十里外了。
曹文昭的脸色变得凝重,也来不及问汧阳县为何没有火药,就直接冷声道:“备战!”
他很清楚接下来会是一场硬仗。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