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二章 王承恩的心思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362章 王承恩的心思

    短暂的兴奋之后,崇祯皇帝冷静了下来,坐回榻上,沉吟片刻,道:“既然有了墨家的练兵之法,那勇卫营需要多久可成军出战?”

    “三个月足矣!”王承恩的回答十分笃定。

    然而语气虽然笃定,但他心里十分清楚,想要复刻出太平军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用银子和对皇帝的敬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替太平军的宣传。

    毕竟古往今来,从不缺少悍不畏死的战士。

    但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难以量化,也难以长久。

    靠忠义,可忠义之士本来就少,人多了必然有混子。

    而靠银子,那样的军队,就意味着大量的投入,人多了谁也撑不住。

    一支屡立战功的军队,本身就长久不了。

    在大明,会有想要混军功的权贵往里面塞人,有嫉妒的小人下绊子。

    更何况在如今的文官指挥体系中,他们会物尽其用吗?

    这样的军队一旦失去自主作战的权力,那就失去了复刻的意义,毕竟历史上的勇卫营不用墨家的方法,也算是强军。

    所以大明与墨家的区别,看似只是强不强军的问题,事实上它是一个整体的差异。

    这些都是王承恩在太平军军营里学到的。

    在那里,他还知道,北方的蛮族之所以强只是因为生存压力而悍不畏死,再加上掠夺的激励,可以让这种优势持续的时间更长。

    也正是这种野蛮之力才让铁木真、金兀术等人成就名将之名。

    说透了,他们的强大就只是因为,拥有一批上天帮他们训练好的野蛮战士,再加上掠夺带来的心理刺激而已。

    同样的,华夏不灭的原因,从来就不是因为圣贤文华,就只是因为人多。

    多的让蛮族一代人都杀不完,多的让文明的火种断不掉。

    蛮族二代没有了先辈们的恶劣环境,自然就削弱了战力。

    而汉人二代们没了先辈们的安逸生活,自然就变得凶悍了起来!

    此消彼长之下,华夏文明的延续才成为必然。

    金灭辽,那辽就一定比金差?只是一群蛮一代赢了另一群蛮N代而已。

    蒙灭金也不例外。

    南宋为什么会输,汉N代们还是处于安乐窝。

    而后又花了上百年的时间,才让蒙元的后代们成为废物。

    王承恩在那里听到了太多的奇谈怪论,但它偏偏能解释所有的疑惑,让人无从辩驳。

    在那里,华夏的根基从来不是圣贤不是帝王,不是名臣不是勇将,而是百姓。

    武将以打天下自雄、文臣以治天下自居,皇帝以平天下自恃,本质上他们都是食百姓之功而肥己。

    王承恩的见识比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多,所以很多道理都是一点就通。

    当时他听完之后,就立马意识到,墨家永远不可能归顺大明。

    可在他的内心里不管墨家所说的如何正确,心却依旧是向着崇祯皇帝。

    所以若是在以前,他第一个选择肯定就是毁掉墨家,让这种言论永不出世。

    可现在什么都晚了,就算能打败几万太平军,还有上百万的百姓!

    这些有训练基础的百姓,拿上武器就能很快变成新的太平军。

    总听人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这墨家偏偏就是个无缝的蛋。

    不过不管如何,勇卫营的兵是肯定要练的。

    至于今后的事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对王承恩来说,从进了信王府的那天起,皇爷就是自己的天。不管将来如何,他都会守到最后。

    此时的崇祯皇帝并不清楚王承恩心里的想法,但听说只需三个月就可成军,心情更加愉悦。

    当即笑道:“而今流寇走投无路上表请降,朕正犹豫着是拒绝还是接受,现在你若能三月成军,朕便没了什么顾虑。”

    “奴婢绝不负皇恩!”王承恩再次叩首。

    “行了,你起来吧!”心态放松的朱由检,挥了挥手,“朕信你!”

    王承恩赶紧笑着站了起来。

    然而等对方起来后,崇祯皇帝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问道:“王伴伴,流寇之乱平息之后,朕是先对付墨家还是鞑子!”

    一提到对付墨家,王承恩的笑容不由自主的僵住了。

    这时候,崇祯皇帝也正注视着王承恩,看到了其脸色的变化。

    不过他并不介意,只是幽幽一叹:

    “朕知道,刚刚得了墨家的练兵之法就想着对付墨家,不厚道。但朕说的‘对付’也不一定要动刀兵,在这之前,朕还是想先和墨家家主萧云见上一面,当面问问他到底想要什么?话说起来,此人除了对朕不敬之外,没有做过什么恶事,所以总该有个结果的!”

    听到皇爷的话,王承恩忍住了将一切告诉崇祯皇帝的冲动,他不想皇爷与墨家之间彻底没了转圜的余地。

    所以见面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于是赶紧解释道:“奴婢只是担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那王伴伴的意思是先对付鞑子?”崇祯皇帝皱眉。

    事实上崇祯皇帝也是倾向对付鞑子。

    当年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