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4章 鱼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等藩国商品涨价了,百姓不会回过头来选择本土商品的,因为本土商品都被搞臭了,只要营销做得好,商品涨价用户就会留下。
    
    不是一个藩国在这样做。
    
    大明三百六十行,都有藩国资本在进入,很多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实际上都不是大明品牌。
    
    而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朝廷没法横加干涉,除非大明闭关锁国,不然就得和人家公平竞争。
    
    也有大公司,和他们打价格战,最后是互相损失惨重,用户得利,可是,这是资本家呀,会好心地让用户得利吗?绝不会的,以后会在用户头上把钱连本带利赚回来。
    
    其实,从宏观角度来说,这是制造空心化的必然。
    
    老皇帝构想的将制造业放在大明外围,内地做高科技产业,两手抓。
    
    其实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力成本摆在那里,制造业是建立在人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的。
    
    除非大明总有一部分人,不愿意从事高薪工作,非要在制造业里为发扬奉献精神,否则不可能鱼和熊掌兼得的。
    
    随着人力成本不断提升,低端制造业必然要转移的。
    
    这也是藩国资本玩命往大明挤的原因。
    
    不进来当玩家,制造业转移的时候,怎么喝到汤啊?
    
    再说了,藩国资本是不愿意把钱放在自己国家的,都愿意放在大明,甚至有国家想发行货币,都被资本拒绝,还是用明元心里安稳。
    
    不是大明强大,也不是老皇帝信誉好,而是明元被用得人多,已经从货币变成了一种信用,只要朝廷不亲手毁掉,明元就是世界货币。
    
    其实,以大明的发展阶段,应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了。
    
    为什么没转移呢?
    
    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太多了。
    
    一旦转移制造业,就会造成数以亿计的人失业,却没有合适的行业接收这些人力。
    
    就说贵州绿茶不行了,老百姓不种茶了,都出去打工了,起码还有外出务工这一条路可以走。
    
    如果没工作呢?
    
    只能种茶,要么是种出了新茶,要么是用科技卷死同行。
    
    大明迟迟不肯转移制造业,就是在保就业啊。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找工作难、工作难、讨薪难,工人收入低、工厂主收入低、积极性差。
    
    以及藩国商品和本土商品的价格竞争等等。
    
    这是社会问题。
    
    是老皇帝当年既当又立,留下的后遗症。
    
    如果当初狠下心来,直接将制造业转移出去,就不会出现今天这种情况了。
    
    那么这些剩余劳动力,只能在家里干自己的活了,要么卷死自己,要么卷死同行,没选择了。
    
    可话说回来。
    
    这种卷,是好事吗?
    
    制造业,就意味着高就业率,也意味着技术含量低,产业很难升级,工人工资低,社会活力低。
    
    这就是有利有弊,看怎么取舍。
    
    老皇帝想兼得,就得到了发展极端不平衡,产业链迟迟无法升级,从低端往中高端走的路上遇到阻碍,工人积极性低,最后变成了一潭死水。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