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683章 绝大手笔,万世计划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张好古摇了摇头:‘小规模的移民,几百,几千人,有何用?”

    “朝廷要做,就要迁移几十万,上百万人入交祉,才能将交祉彻底稳固下来。”

    魏广微又说道:“迁移百万人丁入交祉,那朝廷发展交祉需要投入多少钱?眼下还只是交祉,蒙古,后面呢,四处用钱,朝廷一年收入再多的钱,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啊。”

    张好古叹了口气:“朝廷发展不能单靠节源,单单节源,却不开流,朝廷如何发展?民生如何发展?”

    “如今朝廷百业兴旺,发展迅速,正是需要大笔投入钱财的时候。”

    “而且迁移百姓入交祉,不代表眼下朝廷就要在交祉花多少钱。”

    “交祉的粮赋可以走水路嘛。”

    黄立极一听瞪大了眼:“交祉的粮赋走水路?元辅莫不是要走海上?不可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张好古看向黄立极:“此事为何不可?黄相请直言。”

    黄立极看向朱由校:“陛下,这漕运,乃沿河两岸百万漕工生活所系,朝廷这要在交祉实行海运粮赋,那漕工们必然心生忧虑,眼下是交祉,日后南方的钱粮若也要改漕运为海运,百万漕工就要没饭吃了。”

    张好古笑道:“本阁还真有发展海运的想法。”

    “朝廷必然是要发展海运的,海运发展起来,与西洋各国交互,能给朝廷带来多少税收?海运商贸的利润,可比粮赋高多了,若海运发展起来,朝廷的金银储备翻一翻都不难,到时朝廷发行钱币,害怕没法安置漕工?”

    “至于粮赋问题,黄相啊,这朝廷眼下可以继续走漕运,但日后不能全靠漕运,不然漕运出了问题,又该如何?”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本阁的意思,让朝廷工业发展起来,在京师与南直隶之间架设起驰道,木牛流马日夜不息来往南北,这不比漕运来的安全便捷?”

    说着,张好古缓了缓口气:“百万漕工的生计,朝廷要考虑,但大明的发展,朝廷更要考虑。”

    “中原,江南,日后必定是大明工业发展的核心地方,这些地方日后都要铺设驰道,开设工厂,工业要发展,少不了人力物力。漕工没了漕运,可直接转为工匠,朝廷发展地方需要的人力物力,足够百万漕工维持生计了。”

    “交祉,朝廷的产粮地尔,暂不用考虑其工业发展,只需铺设好道路用以沟通内地即可。”

    张好古看向朱由校:“陛下,朝廷要治理水患旱灾,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工业,方实基础,这各地工业发展起来了,朝廷有技术有能力,地方有钱有资源了;这修筑水库,挖掘沟渠,连通水系,加固河堤种种不是轻而易举?”

    “抗旱抗洪,什么准备都不嫌多,朝廷发展和应对未来的情况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这正是朝廷大发展的好机会。”

    “工业发展,才是如今朝廷第一要务,发展工业就是给未来种种情况做好准备,无论朝廷是要救灾,还是要南征北战,工业都是基础。中原,江南,人口充足,如今河南、湖北百废待兴,百姓期盼朝廷支援,这正是发展工业的好时候啊,若以此能培养出数十上百万合格的工匠来,朝廷干什么都方便的很啊。”

    朱由校点了点头:“工业发展,的确是要紧的事,师父可是有了有什么筹画?”

    张好古取出一份图纸来缓缓摊开在众人眼前,看着这幅图纸上的勾勾画画,卢象升有些迟疑:“元辅,这些线路,是官道?”

    张好古笑道:“是,但不同于普通官道,乃是驰道。”

    “何为驰道?驰道专供木牛流马,可让其拉着一节节车厢在驰道上昼夜奔腾不息,其效率远比官道和漕运,不仅可以运粮赋,还可以运输铜铁煤炭,丝绸布匹,瓷器茶叶等等资源。”

    “这日后,朝廷铺设一条条驰道连接各省各府,各省、府的资源都可以借助驰道互通有无,朝廷也可以凭借驰道调动各省人力物力,将大明各地彻底连成一片。”

    卢象升看着那一条条黑色线路,眼前忍不住一亮:“若铺设这样的驰道连接草原,辽东,日后草原和辽东若是生出事端,朝廷大军和辐重岂不是可以凭借驰道快速抵达?”

    朱由校一听眼睛也是亮了,是啊!

    若是铺设好驰道,那木牛流马可载货物,也能载人啊。

    到时候大军可以飞速抵达朝廷想要去的任意一个地方,将士的体力没有过多消耗,后勤猫重也不用再担忧沿途人吃马嚼耗费,大军岂不是可以征战更久?

    朱由校很聪明,卢象升一提醒,朱由校立刻就想到了这驰道的诸多作用。

    平日无战事的时候,这驰道用来商用,将东西南北的商品运输贩卖,同时还可以将西洋人喜爱的绸缎、瓷器、茶叶大规模运往沿海地区装船。

    若是某天某地出现了叛乱,或者哪里需要王师了,朝廷一声令下,王师立刻通过驰道千里机动抵达指定地点……大明朝廷的千秋万代,通过这驰道似乎真有可能实现!

    张好古手在图纸上划着:“陛下,以往地方与朝廷的通讯,需依靠驿站,八百里,六百里加急递送,但从南疆抵达京师也往往需要数日乃至十数日之久。”

    “朝廷在各省、府铺设好驰道,那驿站只需连接县、镇、村即可,朝廷的政令抵达省府,然后驿站下发县镇。无论是朝廷的政令,还是地方急报,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

    “如今大明各地有驿站无数,但往往只局限于县一级,乡镇尚无法普及。若是大明全境铺设驰道,便可取缔省府两级的驿站,如此一来朝廷可以节省大半驿站费用,将驿站铺设至大明所有县、镇、村,让朝廷的意志可以贯彻大明上下。”

    说着,张好古躬身一礼:“邮传万里,乃国脉所系,驰道与驿站配合,大江南北俱为一体,朝廷政令无所不通,如此,可称得上万世之基啊。”

    朱由校眼前已经不是图纸,而是张好古给他描绘的那副美好画面,他深吸一口气:“好!好!”

    “一世功业,为万世之基业,师父所言,深得朕心。”

    黄立极有些忧虑的看着张好古所描绘的地图:“如此一来,朝廷要花费多少钱,才能完成元辅你规划的目标啊。”

    张好古说道:“初期,大概需要百亿。”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