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88章 绝望,朝廷怎么这么多银子?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倒不是说因为这点事就发怒,朱由校也是御极天下十几年的帝王了,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最艰难的时候差点自己一家老小都要死在韩爌那些女干臣和努尔哈赤那个老奴手里,但不都过来了么。

    十几年御极天下执掌大权,朱由校的养气功夫非常足,他对那些炒家与其说是发怒,倒不是说是发笑,对一群手里握着点钱财就想着干涉朝廷的家伙那种不自量力的妄想感觉可笑。

    大明如今有多少能量,能发挥出怎样的力量来,他朱由校都不敢去想,一群光有点钱的炒家,还想着动摇朝廷?

    说起来,这些炒家既然如此有钱,朝廷手里的银子是不是也散出去一些,顺道赚些钱?朱由校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都是赚钱,既然这些炒家有钱,干嘛不赚呢?

    大明朝廷如今手里可握着八亿两白银呢,他朱由校手里也有不少银子啊,早早卖出去换成宝钞不好吗?

    张好古看了眼朱由校:陛下舍得卖?

    朱由校笑道:有什么舍不得的,卖出去,又不是回不来了,这些银子不迟早还要流回来?

    这话说的倒是不错,卖出去的银子,迟早还要回来,而且一来一回还能赚不少。更何况这件事也不止那些炒家,指不定背后都有些什么人掺和呢。

    辽东?倭国?东南亚那几个面服心不服的小国?亦或者西洋的尼德兰人?弗朗机人?西班牙人?都有可能。

    既然都想在大明货币变革中分一杯羹,就要做好自己变成羹汤的觉悟,总要有人吃肉,也总会有人变成肉。

    陛下,信王殿下可是把王府都卖了,也要去收银子啊。张好古提醒道。

    朱由校叹了口气:他想卖,就随他吧。若是他执意要赚一笔,还能不让他赚?朕曾经说过,朕富有四海,君临天下,不至于容不下一个弟弟,他要赚点钱就随他去吧,能赚多少,就看他的本事。

    近日的事情,朕也听说了,他如今这模样,难怪惹得信王妃生气,若是他真能攒下一份家业,朕也能放心些。

    张好古说道:可是信王殿下野心不小,他想的太多,但本钱太少,估计到时候若不及时抽手,就不是赚而是赔了。

    朱由校随手撕下一块羊肉来:那就是他的事了。本来大肆收购银两就意图不轨,说是投机倒把也不足为过。朕能容忍他这样做,也是因为他造不成多大祸患。不然为何偌大的顺天府,就他一人在做这样的事,其他人却不敢做?

    能赚,是他的本事,日后朕也可以给他一些担子,让他磨砺磨砺,天家不能没有臂助,日后燃儿长大了,有这个亲叔叔在外照料着,也是好事。可若是失败了,那就是他咎由自取,朕也就不对他抱有多大希望了。

    说着,朱由校突然指了指羊肉:师父,羊肉熟了,快再给朕割点,朕等了这么久,都有些等不及了。

    张好古笑着割下一条条烤好的羊肉,一旁的王体乾连忙端来碟子,将其送到朱由校身边:是啊,羊肉已经好了,莫说陛下,臣也有些等不及了。

    乾清宫里发生的事,注定传不到外面。

    如今整个大明都在面临银价的动荡,顺天府,应天府,山东、河南、江浙、两湖、乃至福广等各省银价都在暴跌。

    自从朝廷宣布废弃银本位,银子不再与宝钞挂钩后,银价迎来了第一波动荡,而第二波则是民间掀起的风波,似乎有人无形之中在宣传,银子要不值钱了,银子已经没多少用了,朝廷已经不认银子了。

    各种流言蜚语闹得沸沸扬扬,银子也从七八百宝钞顺势跌倒了五六百宝钞,这时候炒家们才是第一次出手收购银子。

    随后又有流言蜚语,说朝廷手里握着大批银子,银子的价格还要跌,未来可能跌破一百宝钞,这股流言穿的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这件事,纷纷趁着现在银子还值点钱都抛售银子。

    这个时候,银子已经跌倒了三四百宝钞。

    这也是炒家们第二次出手大肆收购银两的时候。

    顺天府因为是天子脚下,一切都很稳定,朱由检出手收购银子也很豪爽,有多少银子他吃多少银子。

    像朱由检这样的,在各省各府都有,这些炒家们都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利益和风险,虽然风险很大,但利益同样巨大,大的遮蔽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不到风险,看不到那利益下面巨大的漩涡。

    一个又一个炒家拿出自己全部的身价在收购着银子,同时还有大批来历不明的人也在收购着大明各地的银两。

    如今银价已经跌倒了一两银子三百五十宝钞左右,他们就拿出三百六十,三百七十宝钞来收购,从各地百姓手里收取银子。

    大明的银子是有数的,流通的银子就那么多,只要他们能收上来七成以上,那大明的银价,物价就是他们说了算!

    一个疆土万万里,拥有近四千万户的庞大帝国,这是个多么大市场,这个工商业蓬勃发展,繁花似锦的国度,隐藏着多少资源和财富?

    若是能掌握其经济,哪怕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也是无法估量的财富!

    更何况掌握其经济就能掌握其朝廷,面对海量的金银,就算是帝王将相还能无动于衷?当然是否!

    海量的金银,哪怕是坐拥天下的帝王也无法无动于衷,但这些人显然忽略了,帝王是规则制定者,而不是规则遵循者,强势的帝王有掀翻棋盘的能力,无非就是摧毁一切重演规则。

    朱由校有这个自信,张好古也有这个自信,哪怕这些人真的能买下大明朝七成的银子又如何?

    这些银子又带不出大明,朝廷只需要一个政策下来,银子不流通,那银子在大明就不值钱。

    而朝廷的政策,必然可以得到顺利的执行,因为大明朝廷有数十万新军,数十万日日训练,三餐饱食,拥有大明最先进也是世界第一流装备武器的,接受最先进军事思想的全职士兵。

    这些士兵的军事素养,身体素质,乃至武器装备都是最好的,他们一个人就可以堪比寻常五人乃至十人的战力,这就是朝廷最大的底气,是可以掀翻棋盘推倒一切重来的力量。

    当然,那些炒家还没资格让朝廷掀翻棋盘,因为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大明的银子数量。所以,在这些炒家肆无忌惮的收购银子,大肆宣扬朝廷要放弃银子,要更换货币引得地方慌乱时,各地衙门也好,那些大商人,大士绅也好,他们全都无动于衷,静静的看着这些人表演,没有人出手收购银子,也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