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图笑道:好极,好极。
说完会同馆的事,钱谦益开口了:元辅啊,如今朝廷开海与列国通商,这东南沿海的倭寇也跟着变多了,其频频袭扰商船,不仅是我大明商船被袭击,各国来通商朝贡的船只也被袭击,弄得大家苦不堪言啊。
黄立极抚须说道:以往禁海,东南沿海虽然倭寇猖獗,但陆地防倭总是有手段的,修筑烽燧,建设碉楼,足以防备倭寇进犯我大明土地。
如今这开海,商船外出,在海上行事,朝廷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元辅,水师能否用来防倭啊?
张好古沉吟道:东南沿海的倭寇变多了,不管其是真倭寇,还是打着倭寇的旗号,无疑是对如今朝廷开海的一个冲击。
东南沿海的水师可以动一动,无论是陆地还是大海都是我大明疆土,这在我大明沿海劫掠商船,朝廷不能坐视不管。
卢象升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但是东南沿海的水师,如今可堪用吗?
沉默,自禁海以来,片帆不得下海,朝廷的水师早就荒废了,船只烂在岸上,水师官兵各忙营
生,这东南的水师能用吗?
黄立极想到了个注意:长江之上还有朝廷不少水师,能否让他们去防备倭寇?
卢象升摇了摇头:这江河水师与大洋水师不同,适应江河的船只不一定能适应大海啊。
张好古说道:朝廷在北方建设船厂培养水师,如今已经有了些规模,可以调一支船队先去东南沿海应急。
而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选择良家子弟,渔民子弟,训练一支可战的水师,这件事随后交由兵部负责,所需费用上报内阁,由户部拨款。
钱谦益知道这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同意。
黄立极也是说道:附议。
说起来,这倭寇的肆虐,很大程度上影响的是东南那些士绅豪族的生意,他们眼下好不容易等来开海,大家都可以愉快地向外卖东西赚钱,偏偏遇到了倭寇劫掠,谁愿意平白损失钱财啊。
东南的士绅豪族很大程度上都是东林党的支持者,如今这些士绅豪族利益受损,作为南方东林党如今在朝廷的最大代言人,钱谦益是必须发声的。
就如同如今北方的商人、工人以及诸多官吏,富民、百姓都是新党的支持者,如果他们利益受损,新党也是要必须想办法一样,这没什么好说的,在其位谋其政。
随后一众阁老又说了如今新政在南方推行的问题,张好古在这方面态度非常严厉:自新政推行到南方,如今都多久了?
眼下天启十一年都过去一半了,新政在南方各地推行还是频频受阻,江苏浙江都能推行新政甚至草原都能做到均分草场,为何这些地方就推行不得?这南方的士绅还不如他们看不起的草原蛮子吗?
张好古手指点着桌子:其他的先不提,均分田地,官绅一体纳粮这件事,必须要彻底的落实下去,如果这些地方的官实在是觉得难办,那就从北方派人去。
大同书院不提,各地那么多官都盼着升迁呢,他们要是做不好,那就换个能做好的人去,总不至于这件事还需要本阁亲自走一遭吧?
见张好古发了火,乔允升眼观鼻,鼻观口,一言不发,而钱谦益则是有些坐立难安,这新政推行是国策,如今南方各地抵抗的太过顽强,的确让朝廷恼火。
如今张好古说出自己要亲自走一遭这话,就是让钱谦益等人表态。
钱谦益连忙说道:元辅,这件事我会亲自跟进,督促南方各省快速推行。
钱谦益说出这话,张好古还是有些疑惑的,他真能代表他身后的东南士绅豪族,东林党人吗?
点了点头,张好古说道:钱相愿意跟进是最好的,希望今年年底之前,本阁和陛下能听到南方新政的好消息。
钱相,如今是天启十一年了,整个北方,乃至湖北、江浙等地都已经全面推行起新政了,还一个省一个省的负隅顽抗,就是打朝廷的脸了。
钱谦益明白张好古的意思,如果新政再推行不动,朝廷就不是简单的申饬这么轻飘飘的举动了,如今南直隶的三大营,十几万新军日夜操练着,谁也保证不了朱由校和张好古会不会让新军强行推动新政,毕竟这种事在北方又不是没干过。
那些反抗新政的地主豪绅朱由校和张好古可是丝毫没留情面,直接调兵碾压的。
说完这些事后,张好古抿了口茶,他倒不是真因为南方新政推行不动而恼火,毕竟南方负隅顽抗也持续不了多久,只是该做的态度还是要做的。
端着茶盏吹着热气,张好古开口说道:说起来,如今在京师传的人尽皆知的职业学院一事,各位可了解过?
听着张好古的话黄立极想了想最近听到的传闻:这事
我还真了解过,张国丈与信王丈人周奎联合开办一所职业学院,来教导百姓一些技术技能,这是件利民的好事,单单此举,可以称得上是善事。
钱谦益对这件事也是很感兴趣:这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工人,这是能保证一家温饱的好事,朝廷支持是应当的。
听着众人的分析,张好古很是欣慰,哪怕是东林党人也学会从全局角度来看待事物了。
将茶盏放下,张好古说起了重点:之前,本阁与陛下都说起过此事,这职业学院对朝廷,对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情。
如今大明在各地推行学塾,除了私塾,大同书院也开始普及,但这些只能保证最基础的一些教育,更多的东西还是需要进入更高的学府去学习深造。而这些地方,往往很难涉及这些工业技能。
工业发展是未来的驱使,无论是眼下修建的驰道,正在建设的钢铁厂,还是造船厂,都是为了大明长远的发展。
而大明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大量合格的工人是不可或缺的,不是说把百姓从农田里送到工厂里去,就能成为合格的工人了。
没有专业的培训,没有足够的知识简介,很难培养出足够的熟练工人来。
眼下张国纪和周奎的职业学院,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能给朝廷培养合格的熟练工人。
钱谦益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可是元辅啊,若要在各地再开办职业学院,这经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