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24章 老抠周奎——给崇祯十两,花几百万两开职业学院!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变相的也算是我们这些人给朝廷的一点报国心意,毕竟您精神好了,就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

    听着周奎毫不要脸的吹捧,张好古笑道:这么看来,这茶我还非收下不可了?

    您可得收下。周奎是一脸的认真。

    将茶叶递给一旁的侍者,让他去烹制,随着略带橄榄香味的高爽香气扑面而来,张好古也与周奎谈起了正事。

    元辅啊,今个儿,信王殿下来找我了。周奎说道。

    张好古看了周奎一眼:信王殿下是你的女婿啊,找你不是很正常吗?

    周奎叹了一口气:可是信王殿下找我是来借钱啊...

    张好古恍然了,朱由检找周奎借钱,这不是指望铁公鸡掉毛吗?

    前世李自成的大军都打到北京城下了,朱由检找周奎借钱周奎都一毛不拔,更何况如今朱由检还只是个不咋的的亲王,要权没权要势没势,周奎更不可能借给他钱了。

    张好古不说话,周奎就继续说自己的:元辅啊,我感觉信王殿下这一回来,京师就有点动静了。

    我怀疑,这信王殿下来找我借钱,应当是有人指使的,不然以信王殿下的面皮和自尊,怎么可能来找我一个商贾借钱?

    您说是不是东林党眼瞅着信王殿下回来了,想推

    着信王殿下打擂台啊?

    听着周奎的一通瞎分析,张好古轻笑着摇了摇头,这时侍者也将烹制好的茶端上来了:老爷,茶。

    两盏茶放在眼前,张好古将其中一盏推到周奎面前,随后揭开自己面前茶盏的盏盖,看着茶盏里那正在明绿汤色里舒展的嫩绿茶叶,张好古缓缓开口:东林党那些人,但凡还想活命,但凡有点脑子,就不至于做出推出信王打擂台这种不智的事情。

    打擂台的前提是要有资本,如今有资本打擂台的,只有陛下的皇子,信王哪来的资格打擂台?

    你啊,就别瞎想了。人家信王殿下怎么说也是在农庄里历练了几年的,人总是有改变的。

    周奎苦恼着:可是若信王殿下再来找我借钱该怎么办?

    他要是三番五次来找我借钱,那影响也不好啊。

    而且万一有心人要是在民间散播流言说我周奎奢侈无度,手里已经没钱了这才拒绝自己女婿借钱,那百姓万一觉得直隶钢铁公司没钱了,股价再受到影响可怎么办啊。

    好家伙,张好古算是明白了,周奎感情担心的还是自己的股票和钱啊。

    先是呷了口茶,张好古这才看向周奎:所以,你这是来找我出主意了?

    周奎腆着笑脸:这民间都说我和张老哥,周王谁的是什么四大财神,但这大明最大的财神,不还是元辅您嘛,您给出个主意呗,既能不让信王殿下找我借钱,还不会影响股票。

    张好古看着周奎这副模样,忽然笑道:这个办法,我还真有,甚至你到头来还能再赚点,但是前期你要投钱,你愿意听吗?

    要花钱啊?

    周奎愣了下,随即咬咬牙:干,元辅您说的绝对能赚钱,我听您的,您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张好古点了点头,向前一凑:听好了,你啊,回去以后向大家伙宣布,你要开办一所学院。

    开学院?!是培养学童的学塾吗?元辅果然高见!周奎欣喜无比,开一所学塾才花几个钱,反而能在民间博一个好名声,有这个好名声在,自己就有了个金字招牌,股票信誉高了,自然也就涨了,元辅果然厉害啊。

    然而张好古却是摇了摇头:不不不,不是学塾,是学院,是培养职业工人的技工学院。

    见周奎还有些不解,张好古随即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你觉得,如今大明合格的工人,多吗?

    周奎摇了摇头。

    张好古继续说道:大明如今缺少足够数量的合格工人,我们把农民从农田里解放出来送到工厂里去,农民也需要学习时间,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从青年开始就培养呢?

    选择十六七岁,接受了学塾教育的那些孩子,将他们送入技工学院去培养,让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出来就是合格的工人。

    见周奎有些为难,张好古笑道:不要觉得不赚钱,你可以现在你们的直隶钢铁厂里推行嘛,建设一所技工学院,然后允许工人们的孩子免费去学,到时候这些孩子学成了,不还是要在你这里工作?

    这么和你说吧,这个技工学院,不会亏的,会有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学习一技之长,这可是好事情。

    听着张好古这样说,周奎也是狠狠心:那我就听元辅您的,回去就开办!

    说干就干,周奎回去就拉上了张国纪讨论技工学院这件事的可能性。

    张国纪听到是张好古让周奎这么做的时候,当即说道:我说周老弟啊,这是元辅说的,那你还犹豫什么?元辅还能骗你那点钱不成?

    这件事,我和你一块干,我们就按元辅说的,我

    们建设一所技工学院,但凡直隶钢铁公司的工人子弟,都可以免费入学学习技术。

    很快,在京师百姓之间又有一条新的流言传开,张国纪和周奎这两个巨富要建设一所新的学院,这所学院除了教授基本的读书识字和一些数学国学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教授技能!

    至于花销么,也就几百万两银子,换算成大明宝钞,十几个亿而已!

    百姓听了顿时愣了。

    在大明,想要学习一技之长,那就是跟着师傅干,给师傅当牛做马洗衣做饭,师傅这才会从指缝里流出点东西给你,而且压箱底的本事还不会交给外人,只会传给自己人。

    这就导致很多绝活绝技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想要学习一技之长有着安家立命的本事,在古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可是吃饭的本事,寻常人谁会轻易传给旁人啊?

    你不给师傅当牛做马三年,洗衣做饭三年,再给师傅白打工三年,最后孝敬师傅三年,师傅凭什么传你真本事?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