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5章 借壳练兵  神秘让我强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随着快记船行一路扩大,闻人升随之又开始收拢沿途县城,府城,省城的产业。 
    最后产业总值达到百万两的规模时,这才停止发展。 
    因为再高时,巡抚、同知背景已经靠不住了。 
    这时候的晋商八大家也就是几十万两的身家,他们背后就是背靠副总兵,总兵,巡抚之类的高官。 
    做好这些事后,闻人升就开始发展自己的私兵了。 
    其实就是借壳发展。 
    他不是武将,暂时也不好走武将之道,而是走的结纳人心,恩结于下。 
    明末中前期,武将仍然不能盘踞一地,更换防区的事,屡屡发生。 
    典型的就是调边军去辽东送死。 
    谁不知道那是个绝命之地? 
    可是又有几个能违抗? 
    这就是明朝以文驾驭武发展到了巅峰的结果。 
    只有到了最后几年,才有军阀出现,皇帝下令调遣不动了。 
    这可比汉唐强得太多太多了。 
    也比后来的清朝强出太多了。 
    在以文驾驭武这方面,大明是很成功的。 
    巡抚总督靠着督抚标营,来统御武将,虽然弊端不少,但至少防止了武将割据坐大。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明亡之时,内部没有出现大藩镇,内部力量不能孵化出强藩,结果被满清各个击破夺了天下。 
    不然的话,成为汉唐之势,那也是内部消化。 
    闻人升首先拨粮拨银买铁,接着支援当地的造枪炮所,重新制造一批符合当时要求和水平的火枪和火炮。 
    火枪自然还是火绳枪。 
    打60步有杀伤力。 
    但可以做抬枪,重型火绳枪。 
    本来这东西是对付满清白甲的好用之物。 
    20步了打中了就是一个死,三甲也没用。 
    但是给的料不足,导致粗制烂造,无人愿意使用,或者早早打放,导致根本无效。 
    以至于战阵之上,总数才三千的白甲兵,所向披靡。 
    要真是火枪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5个火枪手打死1个白甲,也早把满清给磨灭了。 
    所以大明的完蛋,是全体系的完蛋。 
    不是某个皇帝某个将领就能解救的。 
    必须要成体系的蜕变,比如说某个藩镇重生,好比汉代曹操崛起,重新清理田亩屯田练兵,集聚寒门子弟,进而打败北方草原部落。 
    闻人升现在产业总规模是百万两,每年产出纯利润是12万两。 
    这很保守了。 
    其实这年头生意的利润和本钱,至少是三成以上,这才能维持。 
    因为要给幕后之人诸多分成,最后的纯利润也不高。 
    比如有10万两本钱,每年要赚3万两,才能够分的。 
    不然的话,不用开了。 
    你赚得都不够分的,三四成甚至数倍利,最后落进自己口袋的才有一些。 
    而且你多赚了,派驻到你店铺的账房也会提高孝敬。 
    而闻人升借助巡抚的威势,又统合了相当大水域的船运,利润相当高,仍然要上下打点,最后落入口袋的就是12万两。 
    可以自由支配,不能再扩张。 
    这很难受。 
    但没有办法,除非他用后世的理念技术,不然的话在这个封建体系下,这就是极限。 
    再高,就会有亲王、大太监下场来对付他,即便是巡抚也要割很大肉出去。 
    造一支火枪实用多少银两,多少精铁,闻人升都是补足。 
    如此一来,造出一批火枪。 
    又如法炮制,造出一批火炮,是仿照西洋大炮之法来制造。 
    这需要时间,暂时可以去购买舰炮。 
    毕竟建福之地,靠近两广之地,有的是西洋商人过来。 
    随后他们打造出来的火枪基本上就可以达到现在技术中的顶点。 
    最起码用量充足,火枪沉重,不用担心炸膛。 
    相当精良,发火率也高。 
    火枪手前面配备了足够多的长枪兵加盾牌兵。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