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16章 倭寇交锋  神秘让我强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随着双方都在增兵。 
    第一场冲突终于出现了。 
    其实也是因为东百开始左右摇摆了。 
    他们一方面对大明说,只要打败了倭寇,他们就举国来投。 
    又一方面对倭寇道,如果打败了大明,就甘做从属。 
    这很正常。 
    即便到了近代,倭寇还将东百吞了下去。 
    何况现在才是17世纪? 
    双方在平城道接触。 
    这里恰好位于东百一半的土地上。 
    倭寇一方,首先派出了小西正宗的8000大军,开始进行试探。 
    而大明在这边,一开始出征东百的总兵力是8万,外加3万民夫。 
    后来改成长期驻扎之法。 
    于是民夫就由东百来出。 
    撤回去2万8000民夫。 
    毕竟用大明的民夫要给钱。 
    不给也行,那就要减功。 
    因为民夫长途跋涉,可以说是死亡一个就要破产一家。 
    虽然征发时优先征用赘婿、犯人、乞丐、流民还有多子者。 
    但负担也很重。 
    接着6万步兵也撤回去一半,只剩下3万。 
    骑兵2万,又撤回去一半,只剩下1万。 
    为的就是减少开支。 
    在海外驻扎,那银子花得太厉害了。 
    毕竟现在要的是吞并土地,不能大加劫掠。 
    还要长治久安。 
    其实还是他们犯傻了。 
    直接学习嘤国人就是最好的法子。 
    但毕竟东百长年累月地进贡,这手是下不去。 
    那消费就大了。 
    因此总兵力就是五万步骑。 
    外加从当地征发的农夫两万。 
    当敌人出现后,他们派出2000骑兵,加上4000步兵,前往迎战。 
    不可能一开始就出动很多大军。 
    消耗太大。 
    而且战场也展不开那么多人。 
    后面的人只能看着。 
    因此要开辟多个战场。 
    所以说多路进兵有时候并不是错误。 
    而是提高效率,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当然碰到了厉害对手,就不好用了。 
    可能每一路都被对手破。 
    这就是萨尔浒之战。 
    而现在,他们看到了对手之后,直接摆出了堂堂之阵。 
    想要玩计谋,玩埋伏,一来对士兵的要求比较高,二来要对地形很熟悉。 
    他们远征东百,对这地方也是人生地不熟。 
    虽然加紧了绘制地图,但仍然不可能和当地人相比。 
    他们对这方面的地形也未必就比倭寇熟悉多少。 
    双方都是在客场作战。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堂堂之阵,用自己的兵力和战斗力优势,组织优势,去碾压过去。 
    倭寇气势汹汹地推进。 
    率先派出一百人的铁炮队,前来试探,试图打乱大明队伍的阵脚。 
    而这时候大明将官,一位副将看到倭寇接近。 
    他立刻下令摆出车阵。 
    步兵守在车阵上。 
    骑兵则在外游弋,随时准备冲击。 
    当然这100人的小队,他们不会浪费马力的。 
    要是那样干,非被骂死不可。 
    精锐不精锐就体现在这里。 
    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