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一十一章除夕诸事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
    
    此诗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后世,大唐当然也有这种习俗。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是华夏的传统节日之一。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
    
    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等时候是华夏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
    
    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
    
    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当天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
    
    除夕在华夏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作为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
    
    于是乎,在爆竹声中辞旧岁,在烟花满天中迎新春,成为了默许的规矩。
    
    受文化的影响,除夕在后世也是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而今年的除夕有些特殊,除了燃放爆竹的热闹,杨帆在皇宫庆宴的表现也成为了长安城人人热议的话题。
    
    一夜之间,杨帆诗仙的名声传遍关中。
    
    另一方面,杨帆一直惦记晋阳公主这个皇室璀璨小明珠的话题更是被传得越来越邪乎!
    
    毕竟,杨帆刚刚娶高阳和长乐两个公主,如今还惦记晋阳小公主,他自然成为了男人的公敌。
    
    但李二陛下一纸禁令让杨帆过年期间不得踏出府门半步,让很多人既羡慕又嫉妒!
    
    要知道杨帆触到了皇帝的大忌却只受到如此轻微的惩罚,简直是不可思议。
    
    而事后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杨帆自然乖乖的在家里接受“惩罚”。
    
    于是乎,有了“主心骨”的杨府今年的除夕分外热闹。
    
    一大早,长安城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响成一片,过年的气氛愈加浓烈。
    
    虽然骏扬坊的鞭炮已经发明出来,但由于价格原因以及信息闭塞尚未普及。
    
    所以,大多数平民百姓还是用火烧竹节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邪秽。
    
    当然,可能爆竹即将成为喜庆之日最后的辉煌。
    
    除夕早上,爆竹声刚响起,杨帆便领着一众仆人拎着一堆从作坊里拿来的鞭炮来到大门口。
    
    每个仆人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挑起一串鞭炮,当点燃引线,火花便嗤嗤的燃烧起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