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87章 约束与呈现  神秘让我强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次运走,如果分开运送的话,每天轮流运输,用不了那么多船。 
    而这些人出到海外,是死是活,都不再是朝廷隐患。 
    或者说或许是隐患,但那至少要5代人之后,扎根当地,再反攻回来,这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到。 
    但反攻之时,他们面对是一个没有流民,内部稳定的陆地朝廷,又如何匹敌? 
    除非是工商业有了大发展。 
    他突然间感到一阵心悸。 
    看似温和仁慈的师尊,其实定下策略之时,却是毫无怜悯。 
    出海一事,有人肯定不想去,可是不去就会被饿死,人是抵抗不住饥饿的。 
    但是荀彧想了想还是辩解道: 
    “师尊每计,都是长远至极。” 
    “而且师尊也教授我们,他们去了海外,又要如何生存,如何平整土地,如何对付疫病,如何整修土地才更加省地力。如何对付野外土人,如何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庄稼。” 
    “哦,文若,你且说说。”卢植很是谦虚道。 
    完全不以自己大儒的身份为傲。 
    “比如,不能随地方便,集中蓄积肥料,上岸后,以大火烧掉附近植物,以生石灰撒入积水、以烈酒每日给身体消毒,如此三样措施,就能大大减少死亡。”荀彧仔细道。 
    每一种方法,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绝非是故意骗人送死。 
    想到这里,荀彧又松了口气。 
    是啊,真想以杀的方式,来解决过多人口,那不需要这样麻烦。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卢植毫不犹豫地自嘲道。 
    他却是猜对一部分了。 
    想要提前发动大航海,本来就需要无数人命填进去。 
    闻人升尽管不是有意那样做,但客观结果却是在航海中消耗掉了太多的人力。 
    随后卢植又问了许多。 
    荀彧事无巨细,一一说明。 
    听完之后,卢植不由叹气。 
    差距太大了。 
    大汉朝啥时候关心过那些个细节知识,大家讲的都是道。 
    就是零星有个别能臣,也是靠自己总结,形成一本可靠的农书,然后流传下去。 
    然而朝廷对这种农书、工书、并不重视,反正雕刻到石头上,成为什么经典的,就没有他们的份…… 
    别看大臣们个个口中说要重农抑商,但是越缺什么越说什么。 
    压榨百姓却是越来越狠,动辄每亩+10钱之类的。 
    大汉乡里也有劝农的什么三老,但他们真的总结了这些经验了吗? 
    他们大多在悠闲喝酒度日,又有几个操心引进先进的农业器械? 
    没有的。 
    都是靠着自发和朝廷重视,来一两个能臣,才能将这种事给推广下去。 
    卢植想得没错,封建朝廷的本能,就是越转越慢,越转越不想转,因为一开始有开国皇帝抽着,到后来逐渐转不动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像明末徐光启已经发现了地瓜土豆玉米,也亲自下地去种,并且上呈皇上,指望能靠这个解决天下大饥。 
    结果了,几十年后,直到满清时代,才开始逐渐推广开来了。 
    总结了。 
    也很少有惯例去费劲去推广。 
    说到底做事还是太累,又没有回报,远远不如攀扯关系来得轻松。 
    十个做事者,只有一个人能因为突出而提拔; 
    十个攀关系者,能有三个人被提拔,久而久之这个朝廷系统就会充斥着不干事的人了。 
    随后卢植看到天色已晚,只觉身体不舒服,遗憾地送走了荀彧。 
    荀彧也只好告辞,他还想秉烛夜谈,但是卢公身体明显不行了。 
    突然间荀彧也是觉得好笑。 
    明明医生那么重要,为什么皇帝就不好好下令发展太医,整理清楚? 
    这可是关系自己身家性命的。 
    他也知道,婴儿夭折率有多高,皇室也不例外。 
    这就是报应! 
    当皇帝选择了独尊儒术,排斥百家杂学,那么医学也跟着走歪了,最后就报应到自己身上。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