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90章 转世热潮  神秘让我强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490章 转世热潮 
    这种事情一出现,立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流传开来。 
    乡民,士林,对这种神怪之事,向来是最热衷的。 
    一时间,类似“到西方去,找长生不老泉,转生来世……”的传闻立刻大热,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随着小贩和行商的脚步,四下传开。 
    长生不老泉已经开始正式贩卖,皇宫大内垄断,只准在宫门之外交易,其他地方没有得买。 
    一个小瓶,只够一口之用,就卖三千两银子。 
    有了看得见的实物和实例,这消息自然不是一般的热。 
    街头巷尾,说书先生,城市浪荡儿,富家公子,千金小姐,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类似的事。 
    比如谁谁家的老爷,今天死了,结果当天晚上,他家的下人生了个孩子,那孩子就说自己是这家老爷。 
    然而这个孩子,接着就被那家老爷的大儿子溺死了…… 
    这事是被下人们传出来的。 
    有人唏嘘,有人幸灾乐祸,有人说这老爷太傻,万贯家财和小妾们已经是大儿子的,大儿子怎么可能再让出去? 
    又有人说,原来大儿子不是亲生的,是夫人生不出孩子,怕小妾要上位,抱养的一个。 
    人心隔肚皮啊…… 
    那老爷就这样憋屈地死了。 
    这种事情一出,接下来神童突然骤减。 
    众人对此心知肚明,然而大家对这事更加是深信不疑。 
    “老爷们都是聪明人啊,第一次转世没有经验,出了篓子,后面的人绝对不会再暴露前世身份了。因为前世带来的不止是恩,还有仇啊……”说书人这样说道。 
    “是啊,是啊,想要知道谁家的孩子是转世,觉醒宿慧的,恐怕要等到15岁成家立业后,有了自保之力才能看得出来。” 
    “对了,我这里有一个传闻,说的就是顺天府有个官司,转世的张天德老爷,要和自己的孙子挣家产,张天德把家里的所有信息都说得头头是道,府尹大人没办法,最后判给他两处大宅院和两百亩水田,了结此案。” 
    “这张天德太傻了,他为啥不在死前将财产藏匿起来?” 
    “很简单,他买到不老泉时,已经太老了,没时间转移了。” 
    “以后的老爷们就精明了,会提前把财宝藏到山里,大家以后进山砍柴时,可以多注意些。”说书人笑道。 
    “哈哈哈……” 
    众人说笑间,一个探宝人的职业,悄然兴起。 
    后来越来越壮大,无他,因为藏宝的人越来越多,寻宝的自然会越来越多。 
    对老爷们而言,如何更好地藏宝贝,让转世后的自己能找到并且继续享用,是一大难题。 
    不可能搬走的土地,已经不再是他们后半生追求的目标,相反便于藏匿的黄金、白银、银票、古董……这些小而高价值的东西,被人追捧。 
    “如何藏宝”成为读书人们研究的重要话题,重要性甚至还超过科举。 
    因为科举只是个敲门砖,而藏宝要藏几辈子。 
    一系列理论由此而生。 
    “鸡蛋学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宝贝也不能藏在一个山洞里。 
    “信誉钱庄”,找一个钱庄保管财物,提取时约定只认账户和暗语,不认人。 
    这看起来是最稳妥的,然而钱庄会倒闭,会失窃,钱财会莫名其妙消失。 
    在很多人眼中,存钱庄一份,也要自己藏起来一份。 
    “山洞藏宝”又成了热门话题…… 
    ………… 
    只有被活计压得早已麻木的农夫们,才对此无动于衷。 
    然而他们很快就不麻木了。 
    “孩子他娘,听说了吗,我从外面干活回来,刘扒皮的人在村口说,欠下的租子不用交了!往年欠下的钱,利息都不要了,还可以拖两年!” 
    一户穷困到连柴门破了都没有修的茅草院里,一个身穿单层麻衣的老汉喜悦的声音,闯进家中。 
    “我早听说了,刚刚刘管家还送来了一百斤米糠和十七斤高粱米让我们过冬,另外还有五件大厚棉衣……” 
    “老天开眼啊,刘扒皮变成了刘大善人啊!” 
    穷困之家,是绝对不可能想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只会本能地归于老天爷。 
    无论如何,他们又能熬过一冬,又能看到春天的希望。 
    地主们傻吗? 
    他们顽固,保守,守旧,落后……但绝对个个精明。 
    大斗进小斗出,利滚利,瞒报田产,转移税负……勾结衙役,玩得手段可以让后世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