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九章 开始干金(求月票!)  干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亲与兄弟打抱不平,此事就这样偃旗息鼓,后人也因此从得知。

    但以赵佶勤修道家功夫又注重养生的性格,他不该五十多岁就死才对。

    要知道,史书上可是记载,赵佶金国还生下了六个儿子、八个女儿,这要是真的,那赵佶的身体绝对是杠杠的,绝不应该早死才对。

    当然,苦寒的东北生活,又饱受金人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让赵佶短命,也未尝不可能。

    再者,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是,被主和派控制下的完颜亶想要跟南宋小朝廷议和,而赵佶和赵桓是议和的一大障碍,关键,既然议和了,赵构就不能不将父母从金国要回来,不然他就会背上不孝的罪名……

    听张虚白说他本来快要死了,现又会是一个长寿之人,同为修道之人,赵佶当然明白,出了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改变了他的命运。

    赵佶下意识的就问道:“谁改变了吾之命?”

    话一出口,赵佶就反应过来,能为他这个曾经的皇帝改命之人,绝不可能是一般人,一般人也担不起这个巨大的因果。

    再结合郑太后多活了五年的经历。

    答桉呼之欲出。

    见赵佶反应过来了,张虚白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沉默了一会,赵佶左右看看,见附近确实没有人,他才压低声音问张虚白:“张胡,看你我多年的交情上,你跟我说一句实话,我赵氏可还有翻身之机?”

    张虚白沉默了很久,才长叹了一口气,然后对赵佶说:“赵氏本来还有八朝、一百五十年,可天机已变,今赵氏之命已定,断再续存之可能。”

    张虚白知道,他说出这番话,有可能会打击到赵佶。

    但为了杜绝赵佶做蠢事,自寻死路,张虚白还是把话给赵佶说绝了。

    “真复兴之机了吗?”

    赵佶顷刻之间就颓然下去,就仿佛一下子没了生机。

    见赵佶如此大受打击,张虚白悠悠地一叹,说道:“原本,大宋一分为二,太祖天下太宗坐,太宗子孙天下太祖子孙坐,尊驾一脉传至康王正好九朝,剩下那八朝,即便未断绝,也当为太祖子孙坐,与尊驾其实关也。”

    听到如此天机,赵佶心下大震,下意识的问道:“此话当真?”

    张虚白知道他要是不说服赵佶,赵佶不会死心的,所以他以手沾酒,桌子上写道:“山崖海边,不帝亦仙。二九四八,于万斯年。十一卜人小月终,回天力道俱穷。干戈四起疑路,指点洪涛巨浪中。”

    赵佶知道,张虚白说得是《推背图》中关于他们赵宋王朝的第二十四象谶语和第二十四象颂语。

    由于道法不够,像“山崖海边,不帝亦仙”,赵佶还解不出来。

    但“二九四八,于万斯年”,结合张虚白刚刚所说的话,赵佶明白,这“二九”指的是赵宋王朝一分为二,两个朝代的皇帝,分别都是九位,很可能就是张虚白所说的,剩下的八朝将由赵匡胤一脉来做,毕竟他们赵光义这一脉全都被捉,而赵构没被捉之前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要想延续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只能从赵匡胤一脉找人传承;而这“四八”代表的是赵宋王朝本该有三百二十年国祚。

    “十一卜人小月终”组合起来为“赵”字。

    赵宋王朝是赵家人建立的,“赵终”代表什么也很明显了。

    至于“干戈四起疑路,指点洪涛巨浪中”,应该是代表他们赵宋王朝的终结方式,但具体是怎么回事,赵佶解答不出来。

    但这也没关系了,因为赵佶已经确认,张虚白所说的肯定是真的。

    “妖氛未靖不康宁,北扫烽烟望帝京。异姓立朝终国位,卜世三六又南行。”

    赵佶喃喃自语《推背图》中有关他自己的那部分颂曰。

    赵佶明白,赵氏真的已经力回天,赵宋王朝真的彻底亡了。

    过了好半晌,赵佶才有些不甘的问张虚白:“张胡,你跟我说一句实话,李存当真比我更适合坐这江山社稷?”

    看着还不死心的赵佶,张虚白没有犹豫,就答道:“若天下太平,尊驾为君,亦不可。若逢乱世,陛下为君,方为天下之福也。”

    赵佶明白,张虚白已经很给他留面子了,否则张虚白肯定会直说,李存比他更适合当皇帝。

    赵佶知道,张虚白不会骗他,也没必要骗他这个阶下之囚。

    如此一来,不管赵佶愿不愿意,甘不甘心,他都得彻底接受他们赵氏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这个现实。

    ……

    两日后,那列前往北京的火车,真的惊险又提前了两个时辰从北京返回来了。

    跟随这列火车前往北京参与实验的人,一下火车就与接站的人兴致勃勃的说着他们这一路的见闻与趣事。

    还有不少人带回来了东京和北京的特产。

    这足以证明,大乾王朝真的拥有了三天时间就可以往返南北两京的巨大运力,而且这个巨大运力还几乎不受天气的影响。

    大乾王朝的官员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远离中央的疆土好治理了。

    民众也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以后想要去远方探亲或是办事方便了。

    不过,要说最兴奋的,还是那些商业嗅觉敏感的商贾,此刻他们眼中看到的,已经不是铁路了,而是一条大大的财路。

    甚至可以说,有些商贾都已经开始想,用火车运送什么去北京贩卖,才能将利益最大化,还有再从北京运送什么回到南京,才可以让这巨大的利益再翻几倍?

    很快,就有人去大乾王朝新成立的铁道部去打听,这火车对不对民间租借,如果对民间租借,这租金又是几何?

    先不提这场由科技带来的巨大商机之后到底怎么发展。

    只说,这些去北京的人,还带回来了一个注定影响很大的消息!

    ——金国的皇帝完颜吴乞买已于半个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