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为,赵构不应当即位。
当时,赵仲琮明确指出:“昔日晋安帝蒙尘西土,大将军、武陵王遵制行事。今二帝南迁,大王不当即位,只宜用晋武陵王故事,称制行事,不改元。”
很显然,当时,以赵仲琮为代表的一些宗室成员以及一些赵宋王朝的大臣,赞成赵构代赵桓主持朝政,但反对赵构即位称帝,认为这样做缺乏合法性。
后来,耿南仲、汪伯彦、黄潜善等人七嘴八舌纷纷批评责难赵仲琮等反对赵构登基称帝的人。
而以赵仲琮为代表的反对赵构登基称帝的人势弱,根本就斗不过当时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重臣耿南仲、汪伯彦、黄潜善等人。
再加上,以宗泽为代表的军方势力后来也支持赵构登基称帝。
以赵仲琮为代表的反对赵构登基称帝的人的提议被否定,赵构很快就在长安登基称帝。
赵构当然不想成认这件事。
可奈何赵仲琮现在也在这四国城中,赵构根本就否认不了。
没办法,赵构只能硬着头皮将责任全都推诿给大臣:
“九弟原本不想即位的,奈何,大臣皆言,昔日唐明皇帝遭安禄山之难,车驾入蜀,诏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拜裴冕为御史中丞副之。裴冕与杜鸿渐、崔漪等,请皇太子即帝位。其主要理由是,主上狩蜀,宗社神器要有所归,宜正位号。如若逡巡,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皇太子始即帝位于灵武,卒能克复两京,迎上皇大驾于蜀。
且当日之祸,父皇与皇兄南迁,大乾皇帝占据都城,天下惶惶,有甚于天宝时。九弟以父皇之子、皇兄之弟,入继大统,大臣皆以为宜。
大臣皆劝九弟,矧皇帝命九弟以兵马大元帅,睿意可见矣。
又且当时天下兵马会合,不于那时早正位号,将恐奸雄乘隙,摇毒纷纷。
大臣皆劝九弟,宜用唐肃宗故事,推戴九弟即尊位以定天下,实宗庙社稷之福,群黎百姓之幸。
大臣又皆言,何且称制,徒取法晋武陵王?实无以利国家,而安祖宗在天之灵,慰父皇、皇兄北望之心也。”
害怕这样的说辞说服不了赵桓以及其他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赵构又赶紧补充道:“另父皇有密旨,云:可告九弟即大位,为宗庙社稷计。”
看了一眼并没有驳斥他之意的赵佶,赵构有底气不少的总结道:“故而,九弟才即位也。”
当着赵佶的面,赵桓总不能说:“我赵桓才是赵宋王朝名正言顺的皇帝,只有我赵桓将皇位传给你赵构,你赵构的皇位才符合法理,赵佶早已不是皇帝了,赵佶告诉你赵构可即大位,难道你赵构的皇位就符合法理了吗?后世皇帝如果皆以此行事,那法理何在,皇权还有甚么神圣可言?”
赵桓也看了一眼没有驳斥赵构之意的赵佶,只能说:“巧舌如簧!若九弟你真乃重情重义之人,你与大乾皇帝陛下议和时,为何不趁机迎回父母?”
很显然,赵桓在离间赵佶和赵构之间的关系。
赵桓想得很清楚,只要赵佶不保护赵构,以赵构过后不是人的所作所为,肯定十死无生。
赵桓这一击,可以说是精准打击,一下子就戳到了赵构的软肋上。
这也是现在需要赵佶保护的赵构所最担心的。
事实上,当初乾宋议和时,就有人提醒过赵构提出迎回赵佶和韦氏的条件,哪怕李存不答应,也正明他为尽孝做出过努力。
可赵构考虑,韦氏已经被李存收入后宫,并且给李存生了儿子,他跟李存要韦氏,没准会惹怒李存,坏了那个难得的议和的机会。
而赵构之所以不要赵佶,当然是因为,跟赵桓一样,赵构也怕赵佶复辟,夺去了他的皇位。
思前想后这后,害怕节外生枝的赵构,选择忽略那些提醒他可以趁议和的机会要回赵佶和韦氏的大臣的建议。
说穿了,赵桓说得没错,赵构就是自私自利、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的人。
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脸色很不好看的赵佶,赵构心中一紧,随即忙拉赵桓一块下水:
“皇兄有何资格教训九弟?父皇当初将皇位传给皇兄,皇兄却将父皇软禁于龙德宫,皇兄又担忧皇室及宗室窃取皇位,而将皇室及宗氏皆扣在都城,才致使我赵氏尽数被大乾皇帝陛下一网打尽,现今皇兄却要将皇兄所做之事诿责于我,是何道理?”
赵构此言一出,不少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都怨毒的看向赵桓,赵佶的脸下也是面沉似水。
见此,赵桓暗道不好,连忙解释道:“我当时做此抉择,乃受大臣蛊惑,且我以为以都城之坚,城中百万军民,粮草军械又充足,定当能守住都城,又且城外有上百万勤王之师正在集结,焉有败给区区一二十万乾军之理?不想,不仅大臣误我,我还所托非人,若我早知九弟狼子野心,而将兵马大元帅之职交给宗泽,我赵氏如何会落到今日这般下场?”
是。
赵桓是死不承认是他的愚蠢、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才导致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被李存一网打尽的,但他在四国城这几年也是对当年那改变他的命运的一败有一定的思考的,并找到了取胜之机。
不得不说,哪怕赵宋王朝当时不迁都长安,如果真按照赵桓这个事后诸葛亮所想的,他不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而是任命一直积极救援东京汴梁城的宗泽为兵马大元帅,那么赵宋王朝的结局有可能真的不一样,至少他不会输得这么窝囊。
赵桓都要弄死赵构了,向来最贪生怕死的赵构,哪能再留情,他冷冷地说:“皇兄在位之时,中原之地尽在,两河之地也还未彻底落入大乾之手,举国之力仍不敌大乾百战雄师。我接手大宋时,已山河破碎,偌大大宋,只剩川陕之地,安能是大乾百战雄师之敌?故而,我只有退守川陕地区,徐徐而图之,方有一线复兴我大宋之机。若当时我也如宗泽一般冲动蛮干,只怕我大宋早亡多时矣!”
赵构连消带打,巧妙的化解了赵桓的发难,同时就差直说赵桓这个败军之将也配指点江山?
赵桓立即反击道:“我若有刘锜、李彦仙,焉能节节败退?”
赵桓寸步不让的揭开了赵构的短处,让赵构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赵构总不能说:“任何忠臣良将,都将被我绳之以法!”吧?
赵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