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章 李彦仙鞭打赵构(求月票!)  干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赵立率领的楚州军民坚守了十三个月,杀伤金军上万人,甚至还促使完颜昌逐渐转变为金国的主和派。

    如今,这五员极为擅守的大将全都在李存的手上,就是在东京汴梁城的,也有四位。

    而这四位中的三位也在请战的行列当中——只有王禀并没有请战。

    在赵立、詹度和李彦仙三人当中,李存最先排除的是詹度。

    詹度这个人有没有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他跟陈遘一样,都是那种文武双全的综合性人才。

    可李存建立的政治体系的基础之一就是文武分家,文人不许插手军队,武将不许参政。

    詹度出身于书香门第,赵宋王朝的官宦世家,祖父詹迥曾任礼部尚书、观文殿学士,被封齐国公;父亲詹文,为翰林院学士,开府仪同三司。

    这种出身的詹度,在文武当中只能选一样的情况下,詹度肯定得选当文官了。

    其实——

    倒也不是说,文武分家这种事就是完全就不能变通的,陈遘不就文武都管嘛。

    不过,陈遘那里情况太特殊。

    首先,安南和定南两路真得太远了,远到大乾王朝真有些鞭长莫及。

    其次,当时一穷二白的李存,实在没有那么多人才,又着急回去火中取栗,只能将安南和定南尽数交给陈遘管理。

    关键,陈遘为大乾王朝坐镇了南方边疆七年,不仅事事都没让李存操过心,还事事都听李存的调遣、李存的指示。

    这种情况下,李存实在是没理由逼陈遘也在文武当中选一边。

    而现在,形势既没有到李存必须让詹度横跨文武的地步,李存的手上又人才济济,实在没必要再搞出来第二个陈遘。

    更重要的是,詹度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不错,但说到底,他其实并没有像陈遘、王禀、赵立、李彦仙那样,打到绝粮、绝援,甚至都打到了吃人的地步,都绝不投降,因此,詹度到底能不能像另外四人那样抗压,李存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所以李存最中意的还是赵立和李彦仙。

    最后,李存在赵立和李彦仙中二选一,选了李彦仙。

    这倒不是说赵立比李彦仙差,而是李存不想让自己手下的某一员大将风头太盛。

    如果一员大将的风头太盛,那么不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朝廷,其实都不是一件好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赵立这些年立得大功已经不少了,而且赵立还是李存的同乡。

    这种情况下,李存要是不让赵立停一停、缓一缓,那也许就会害了赵立。

    这就像当初李存雪藏岳飞一样,是对赵立的一种保护。

    还有就是,李存也得给那些靠谱的新人一些出头的机会。

    不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再有就是,赵构君臣用“莫须有”搞过刘锜和李彦仙。

    在这个前提下,西宋要是亡于刘锜和李彦仙之手,再结合苗刘兵变也是赵构作出来的,世人就会说,赵宋王朝该亡,李存是以有道伐无道,这会使得李存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也会让川陕地区的人更容易接受李存对他们的统治,关键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瓦解西宋军队的意志。

    你想想看。

    刘锜和李彦仙曾经也是西宋的军人,而且是为西宋立下过再造大功的军人。

    结果赵构君臣怎么对刘锜和李彦仙?

    不仅有功不赏,还为了跟大乾王朝求和而栽赃陷害刘锜和李彦仙,甚至还对刘锜和李彦仙进行严刑拷打,想要屈打成招,结果差点没将刘锜和李彦仙给活活打死。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刘锜和李彦仙的遭遇,怎么会不让西宋的军人心寒,甚至是反叛。

    所以,刘锜和李彦仙本身就是对付西宋的两个大杀器。

    对于李存让李彦仙主持兴元城的军事和防务工作,不少人都站出来表示反对。

    都不用问这些人为什么反对,李存也知道,这些人反对李彦仙主持兴元城的军事和防务工作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放心李彦仙。

    是。

    李彦仙在投降过来的这段时间,表现得不错。

    可李彦仙这所谓的表现不错,只是在打金人和打西夏人的时候,最多也就是顺手剿灭了一些亲宋武装,从始至终,李彦仙都没有真正对上过宋军。

    这谁敢保证,李彦仙在对上宋军,尤其是对上宋军当中的那些他曾经的战友时,真的能举得起屠刀,会不会打着打着就放水?就像历史上关羽守华容道。

    李存没让这些反对的人将他们必定会伤害到李彦仙的话给说出来,随即就直接任命刘锜为川陕宣抚使、伐宋军都统制,让刘锜成为伐宋的总指挥。

    见李存不仅让李彦仙去主持兴元城的军事和防务工作,还让跟李彦仙情况差不多的刘锜担任伐宋的总指挥。

    不少觉得这是大乾王朝千载难逢完成大一统的机会万万不能有任何差错的人,纷纷出列劝李存:

    “陛下,兹事体大,在人事任命上,请三思而后行!”

    “臣举荐赵都统前往兴元府,吴都统担任川陕宣抚使!”

    “主帅任命一事,并不急于一时,不如我等先议旁事?”

    “……”

    李存理解自己手下的这群文武大臣对刘锜和李彦仙的不信任。

    先不说刘锜和李彦仙才投效大乾王朝不久的身份。

    只说,除了李存以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