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章 老魏  亮剑之军工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b>                  事实上,王学新从讨论发展生产时就考虑过驱逐法币的问题。

    这是大方向所要求的。

    如果是之前,也就是只有鬼子投假钱收购物资的时候,根据地还有一线希望能分辨出假币或追溯到源头避免损失。

    但若是重庆方面也加入到其中……这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重庆那边使用的是真钱。

    这也是当初合作时重庆方面要求八路军使用法币,更要求八路军不得开设银行不得发行货币的原因。

    这样一来,重庆方面就可以紧紧抓住八路军的经济,随时可以对其实施经济封锁和物资掠夺。

    只不过它发现鬼子抢先动手了。

    于是一想,与其让鬼子抢走还不如自己抢,同时在战略上也符合重庆方面的利益,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然后就有了根据地现在这局面。

    面对这情况,八路军就只有一个选择弃用法币。

    可笑的是,重庆方面这边利用法币疯狂掠夺根据地资源,当根据地发行了边区币时还谴责八路军违背协议……这就是打人还要求对方站着别躲啊!

    但货币这东西不是说弃就弃或开场大会宣传几天让老乡丢掉法币就可以的。

    货币的本质是以物易物,是为了买卖方便。

    既然是为了买卖方便,那就要有买有卖才能尽可能多的使用货币。

    如果家家户户又种粮食又种棉花,甚至还能纺线、织布、做衣服等等什么都能干完全自给自足,那其实不需要货币。

    但这显然会有效率低、质量差、耗时长等缺点。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可能行行精通样样是能手。

    所以,应该把种田交给擅长种田的人种,把纺线交给纺线能手纺,把织布交给……

    全都整完之后再用买卖的方式各取所需,这也就是分工合作。

    货币在其中就起到方便买卖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王学新之前要提议鼓励老乡种棉花而军队开荒种粮。

    军队手里掌握着粮食,就掌握了“吃穿住行”里的头等大事,粮食关系到会不会饿死的问题,因此有货币决策权和控制权。

    简单的说,只要八路军手里掌握着粮食,到时大喊一声“只能用光华券买粮,法币不收!”

    那百姓就都得把自己的棉花给换着光华券!

    谁要是还去换买不到粮食的法币,那就等着饿死吧!

    反之,若八路军种棉花而百姓种粮……

    八路军再这么喊一声,百姓就“切”的一声“反正又不急,衣服将就着还能穿,要那么多棉花干啥?你喊你的,我就认法币,你八路军要是不用法币来买我的粮,我还就不卖了!我饿死你去,看谁能撑得久!”

    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八路军不得不妥协再次使用法币去购买粮食。

    因此,想要驱逐法币稳定物价,必须把粮食掌握在八路军手中。

    如果粮食要用光华券、布料衣服要用光华券、住骡马店以及买盐等等都需要光华券……这就覆盖了百姓的吃穿住行和日常用品。

    于是百姓那都不需要宣传,自然而然的就会选择光华券弃用法币。

    到时鬼子或重庆方面投再多的法币进来也激不起一点涟漪。

    将来边区币要是印出来了,只要把边区币跟光华券按汇率兑换一下就可以。

    参谋长回到总部后把王学新的具体想法跟首长一谈,首长就点头赞道“说得对喔,小东北考虑得很全面嘛!这样多管齐下,全面覆盖百姓的吃穿住行,才能尽快的将法币赶出去把其危害降到最低!”

    接着首长就连着下了几道命令

    “除驻守一线有战斗任务的部队外,其余各部加入生产劳动,以开荒修筑水利设施为主,为明年播种做好准备!

    “某师马上前往定边沿途考察路线,一路拓宽山路并修筑骡马店!”

    “后勤部马上派人前往定边设立盐务局,组织定边盐池的运作、管理和缉私!”

    王学新这边,老魏就找上来了。

    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进了王学新的病房,王学新赶忙起身扶着老魏进来并坐下。

    老魏显得有些紧张,他艰难的咽了下口水,问“老弟,咱媳妇那事没啥大问题吧?”

    “啥事啊?”王学新被问得有些莫名其妙的。

    “不就是……前两天跟你说的买卖的事。”老魏担心的说“他们说,那是倒买倒卖,是在帮汉奸用假钱搜刮粮食……”

    王学新“哦”了一声,一边给老魏递上一杯水一边回答“放心吧!没事,许多老乡都不知情,被汉奸给骗了!往后别这么干就成!”

    “对对对!”老魏听王学新这么说就松了一口气“我媳妇没脑子,她也是想给我攒点钱,你看看我这样的……”

    说着老魏就看了看自己的腿,摇头苦笑。

    “您家底没问题吧?”王学新问。

    “幸好你提个醒!”老魏感激的望着王学新“我一听你说‘停手’,就马上让人捎信给媳妇。好巧不巧,媳妇正赶着骡车载着几百斤麦准备运往陈家村,一听消息马上就回头了!加上家里还有些,总共七百来斤吧,听说都在屋里堆着。要不,我这给上级打个报告上交?”

    王学新心下感叹,这年代的人还真实诚。

    别人要是得了这好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