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通译大学堂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时间想到后世史书上记载清朝康熙皇帝与泰西王室信件往返不断,自身也颇具西学才干,只可惜这些西学知识更多是用来考核儒学的清朝汉官是否忠诚上了。因为任何一个绝对忠诚的汉官就不应该积极去接触朝廷允许之外的学问,就只应该满怀热情地相信且唯一相信朝廷指定的学问。
    
    有严嵩来分担火力与资金压力,高翰文几乎没有过多停顿就同意了。一栋行政楼,三栋三层的教学楼,一栋图书馆兼礼堂,一个操场,一个食堂,一栋宿舍,规模上是四所大学堂最小的。
    
    哪怕秉持着最小规模,其花费也是不小。因为为了避免后世翻译学者乱翻译外文经典导致国内学习后大面积的望文生义甚至干脆初始文本就翻译错误,高翰文还要求通译大学堂必须要有一些经济大学堂与天理大学堂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了这个要求,那就不是请几个洋教习就能了事的了。
    
    高翰文列了好些自己的必须要求,然后让良民委员会那边成立一个教育理事会专门负责这些,便当了甩手掌柜。
    
    严嵩对收到的批示自然是百分百的满意。他不相信高翰文看不出自己的小心思。结果能够在严氏家族捐资8万两白银的基础上争取到良民委员会两倍的配套资金,后续还会开发社会助捐。同时允许了英吉利、瓦卢瓦、意大利亚、佛郎机、西班牙、荷兰、人尔马泥亚、鲁迷奥斯曼、波斯、朱雀国、倭国、朝鲜国共十二国通译。
    
    按照严嵩心理盘算,未来再不济,也不至于这十二国同时出现昏君、恶君,让有理想抱负的读书人无处可去吧。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