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有了严嵩这个官场老油条给泰西各国介绍大明的官场门路,一开始泰西各国还着急着进京面见皇帝,争取获得一个皇帝首肯的通商资格,现在一个个是一点都不着急,什么压根不主动与天子接触了。
严嵩当然明白,名教问题,在大明是一个压根不能触碰的大问题,一旦触碰就有数不清的顽固派、伪君子还有利益受损的当事人家族要立马跳脚。
受到儒学熏陶两千年,大明朝廷什么事都要考虑名教的影响。
这也是很多事民间早已司空见惯与朝廷却严防死守闭口不谈的问题。
比如平民穿丝绸的问题,圣祖时期就屡禁不止,直到后面完全放弃管理。到后来不仅穿丝绸,还有平民自己订做补服、飞鱼服戴官帽招摇过市的呢。
这找谁说理去。
朝廷的明文允许远不如视而不见的朝野默契。
事实上从圣祖朝开始,朝廷也不靠明文允许与禁止来管理朝政,更多的都是各种小道消息,比如司礼监那边传出来的一些皇帝吟诵诗词,具体怎么做全靠阁臣领悟了。
允许的东西同样也可以一夜禁止。这是大明,不是泰西。过来这边交易,就得入乡随俗。
当严嵩把这个道理讲明白了,泰西这边原本以国家为基础的各自为政的海贸船队也逐渐发展成联合的泰西远洋联合商社了。
泰西远洋联合商社几乎完全接受了严嵩的三条建议。
第一条,多聘请当地人,一个是聘期百姓当码头工、一个是贫穷官绅远房亲戚当账房、掌事、知事。特别注意的是要集中到一两个府招募。
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了足够多百姓的支持,只要知府大人不是头铁的,就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玩意完全就是复刻濠镜澳故事了。所以这些当地码头工人也可以适当加以训练,这样真要有事,只需要派来骑士做骨干就可以退结寨自守,进夺取府城了。
第二条,结交镇守太监,举报不听话的士绅。如今军事延绵,财政紧张,镇守太监的两个重要职责就是捞钱与监督地方。只需要送上一笔开路银子,然后适当让第三方举报一些为了名声污蔑泰西商贸的士绅帮助朝廷解决财政困难,那么天子就不可能过于在意地方的出格事情。成功的案例就是濠镜澳,如今年年国税按时上缴,几乎俨然一个法外之地,朝廷也没想管过。
第三条,财不露白。海贸是巨利,这事如今虽然已经沸沸扬扬,但海贸的风险却不甚明了。这里需要像大明士绅灌输海贸的风险。比如有人海贸一夜暴富,结果仅仅半年过去一个风浪就船毁人亡。海贸的钱,有命赚也得有命花才行。
大明受到儒学熏陶了两千了,早就把士绅百姓训得跟鹌鹑一样,除了土地兼并这种近乎千年来稳赚不赔的买卖,其余任何行当几乎都被人耻笑。
面对巨大的风险,大明绝大多数士绅是绝不敢独立下海的。
又眼馋海贸巨利又不敢下海,那么就只能与目前最大的远洋海贸船队——泰西远洋联合船队合作。
只要大明的上层官绅都依赖泰西远洋联合船队进行运输,皇帝的那一纸诏文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加速海船的更新换代,要造更大更便捷的海船。这样海路上风险高,而且造船这个初始成本也直线上涨,不愿意承担这些沉没成本的大明士绅除了依赖泰西船队,别无选择。
有了严嵩这个官场老油条给泰西各国介绍大明的官场门路,一开始泰西各国还着急着进京面见皇帝,争取获得一个皇帝首肯的通商资格,现在一个个是一点都不着急,什么压根不主动与天子接触了。
严嵩当然明白,名教问题,在大明是一个压根不能触碰的大问题,一旦触碰就有数不清的顽固派、伪君子还有利益受损的当事人家族要立马跳脚。
受到儒学熏陶两千年,大明朝廷什么事都要考虑名教的影响。
这也是很多事民间早已司空见惯与朝廷却严防死守闭口不谈的问题。
比如平民穿丝绸的问题,圣祖时期就屡禁不止,直到后面完全放弃管理。到后来不仅穿丝绸,还有平民自己订做补服、飞鱼服戴官帽招摇过市的呢。
这找谁说理去。
朝廷的明文允许远不如视而不见的朝野默契。
事实上从圣祖朝开始,朝廷也不靠明文允许与禁止来管理朝政,更多的都是各种小道消息,比如司礼监那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