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么方便了,不过红夷人还是没放弃,想方设法的阻挠着各家船队的航运。
为此,江南各家只得先与红夷人谈判。
双方选择的位置在柔佛,江南各家的主事人和红夷人在柔佛这个马六甲海峡的隘口处展开了关系着双方未来的谈判。
「各位,我们也不想把双方的关系弄得这么僵,我们希望能讨论出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来。」红夷人说的还是很诚恳的,但这话有几分能信,就全看个人了。
沈家三爷问道「那么,你们是想怎么办?眼下横在海面上生意的,可是你们。」
红夷人的汉话说的不错,他很流畅的说道∶「我们希望,以后西边的生意,还是交给我们来做。你们可以在东南做生意,但印度,非洲的生意,是我们的。」
胡家二爷冷笑一声「这么说你们想拦断我们的生意?我们不出货,你拿什么卖给西边?」
红夷人笑着说道「那你们把货交给我们来处理不就好了?」
「就像以前一样,我们给
你们钱,你们把货物交给我们,我们全权替你们处理,保证你们的利益。」
沈家三爷问道「那你们能给出一个什么价格来?」
红夷人说了个数字,各家脸色齐齐变了。
方家大爷看着对面红夷人,表情很是平静∶「这么说,你们是吃定我们了?这个价格,打发谁呢?你们吃肉,汤都不给我们喝,用的还是我们的货,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红夷人两手一摊「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我们在东南亚有上百艘船,可以覆盖每一片海域,我们保证你们的利益,你们把货给我们处理,有什么不可吗?「
胡家二爷都要气笑了「开什么玩笑?之前朝廷没开海禁的时候,都不止这个钱,眼下开了海禁,我们各家自己能赚十成的利润,凭什么把七成交给你们?我们吃什么,喝什么?」
红夷人一脸无辜∶「我们已经给出了最有诚意的交待了,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我们会阻拦你们的船,让你们一成利润也赚不到。」
胡家二爷当即起身「那就试试看,看看你们红夷人能不能拦住我们的船!」
沈家三爷也起身说道「各位,走吧,这红夷人明摆着就是要卡死我们,还和他们说什么。」
江南各家与红夷人的初次谈判不欢而散,显然,这一切还是要在海上做过几次,你不展现出自己的力量来,这些红夷人不可能畏惧你,他们不在乎什么仁义恩德,只在乎金钱和火炮。
返回江南后,各家听着谈判,几个脾气爆的人都憋红了脸∶「他们竟然敢要七成,才分给我们三成?那我们不是跪着要饭的了?」
「就是,这些红夷人是真没把我们放在眼里,不给他们个教训,日后这海路还走不通了!」
「我们眼下海外的利润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清楚,各家的股市大半都是靠海运支撑着,海运这方面绝对不能出问题。「
「对,既然红夷人明摆着要打,就和他们打,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利害,日后他们自然就不会这么猖狂了。」
各家下定决心后,开始联合出海,几家组成了三支大船队,每支都有上百艘大船,这样的规模出现在东南海面上,显然就是奔着强行突破红夷人防线去的。
你既然阻拦我们的小船队,那我们一起行动,看你怎么办!
面对江南各大家族的联合行动,红夷人则是派小船队偷袭,然后不断的袭扰,不断的袭扰,最后强行从大船队上撕咬下一块肉来。
几次下来,各家的船队损失也是厉害,加上面对在东南亚海域和印度洋上的红夷人舰队,江南的船队经历了几次战斗后,实力大不如前,已经很难突破红夷人在东南亚的阻碍。
眼下各家也只得积蓄力量,准备和红夷人再来一次硬碰硬,为了利润,各家眼下可是真的拼了。
他们的瓷器。茶叶、绸缎布匹和其他产品在海外的利润是难以想象的丰厚,之前红夷人当二道贩子,大头都让红夷人赚去了,眼下各家好不容易能自己赚大钱了,谁还愿意回到之前?
而且扣扣索索的红夷人更不是各家愿意贸易的对象,各家现在更倾向于直销,直接从原产地卖到倾销地,没有红夷人在中间插一手,各家赚的更多。
为了那足够丰厚的利益,为了能打破红夷人的封锁乃至抢占红夷人的市场,江南各家不惜花费大量银子打造船只准备和红夷人大战。
但眼下各家的船队出不去,那对股市来说无疑是一次动荡。
受东南海寇横行的缘故,瓷器、茶叶、绸缎布匹等等行业的股价纷暴跌,大家都知道江南的货出不去了,海寇影响了各家的运输。
这股市各支股票下跌那对炒股的人来说可是一次动荡
,眼下能玩股票的都是有钱人,毕竟大明藏富于民,那些世家豪族不提,地主们一个个都是有钱的很,这些人眼看股票不值钱了,纷纷开始抛售,这对江南各家的股票来说,那无疑就是陷入地狱模式了。
甚至受此次东南海寇的影响,不仅仅瓷器、绸缎、茶叶受到了影响,那些制造海船的船厂、乃至煤铁行业都受到了一些冲击。
这么大规模的冲击朝廷不可能不注意到,因为这对初生的脆弱的大明股市来说,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大明内阁,
张好古、张瑞图、卢象升、乔允升、钱谦益、黄立极六人坐在各自的位置上。
张好古看着各人或端着茶盏品茶,或摇着扇子,一个个沉默不言,也是有些无奈的揉了揉眉心「眼下股市震荡,各支股票跳水,大批大批银子消失在股市里,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极大了。」
「如今南北直隶的纺织也好,南方的茶叶瓷器也好,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各行各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靡,这对如今朝廷的工业推进来说,无疑是极其不利的。」
「这件事,各位都有什么看法,不妨说一说。」
卢象升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如今大明工业进展的进度,与朝廷的开海政策息息相关,正是因为朝廷开了海禁和四方通商贸易,这市场才能越做越大,工业进展才能越来越快,朝廷的税收也相应的越来越多。」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