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东北,冬季零下三十多度,天寒地冻,除了上山捡点柴禾别的都干不了。
所以冬天大部分人都休息,也叫猫冬。
天冷了,村里那些三姑六婆不能凑在村口闲聊,却一样也没耽误了她们串门子、闲唠嗑儿。
冬日里天亮的晚,又没啥事儿,多数人家都吃两顿饭。
下午两点来钟,正好该回家做饭了,结果一出来便遇见许世彦两口子。
几个女人登时就眼前一亮,凑过来攀谈,顺便打听。
“哎呀,你这爬犁上都拉着什么啊?这么老些东西?
要不说还得是三儿有本事哈,去山上看参还会打猎,动不动就给你爹你妈捎下来那么多肉,真馋死人了。”
这些人不光嘴上说,还动手,伸手就要去翻爬犁上的东西。
许世彦自然不肯让她们乱翻,忙拦住。
“婶子,这几条狗脾气都不太好,你们别离着太近,咬一口可不值当。”许世彦只能借着狗说事儿。
还别说,那几条狗真的在龇牙。
它们常年在山上,被老李头训练的除了主人谁都不认,更护东西。
有的狗,外人进门的时候不管,但要是手里拿了东西走,那肯定咬死你。
好狗,不光护主,还护财。
这几条狗就那样儿,瞧见有人靠近爬犁,便恶狠狠地盯着,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
吓得那几个婆子连忙缩回手去,“这养的什么狗啊?这个死脾气。”
“看参的狗,性子都烈,不然哪能行?”许世彦笑笑。
“婶子,时候不早,我们刚回来,得回家去看一看,得空再聊啊。”
山上住了几个月,真是特别消停,如今回到村里,又得应对这些人。
许世彦忍不住叹口气,接下来还不知道家里得热闹成啥样儿呢。
说完,许世彦便吆喝着狗子们继续往前走,直奔村子西头老李家。
他们两口子虽然上山了,可家具什么的都还在李家呢,总得留个落脚的地方,好回来过年啊。
刚来到大门口,还没等进门呢,正好见到老李太太出来抱柴禾。
“哎呀,是三儿两口子回来了?我这几天还念叨呢,这眼瞅着进腊月了,你们两口子也该下山回来过年啊。
瞧,还真是不禁念叨,今天这不就回来了?”
老李太太见了许世彦夫妻,格外亲热。
“是啊,进腊月了,回家来过年。大娘,我大爷咋样儿了?好些没?”
许世彦赶着爬犁进院,先把狗卸了套子,栓到旁边狗窝去。
这几条狗都是老李头养大的,每年腊月也都是牵回来在李家养着,狗子对这儿不陌生。
“还行,半边儿身子依旧是不太能动,说话也不太清楚。
唉,好歹保住了一条命,这就不错。”
老李头在公社医院住了将近二十天,病情稳定住了才回家养着。
他年纪大了,又是脑出血,肯定留下后遗症,这个谁也没办法,只能吃药扎针养着。
“这一秋天忙得也没见面儿,还没谢谢你呢。
人家大夫都说了,幸亏当时没胡乱挪动,而且你还给放了血,好歹这才救下来老头子一条命。
要不是有你在山上啊,我们家老头子怕是要悬。”老李太太一边说着,一边抹眼泪。
不是要悬,而是一定。
上辈子许世彦去大安煤矿上班,没在参场干活,过年回来的时候,才知道老李头在山上看参突发急病没有了。
毕竟是多少年之前的记忆了,又不是特别重要的事,许世彦之前根本没想起来。
还是老李头出事后,他仔细回想,才想起这事儿来。
但是这话不能跟老李太太说,许世彦只能安慰一下,然后赶紧把东西从爬犁上卸下来,送到仓房里存着。
这一秋一冬,许世彦可没少划拉东西。
松子、核桃、榛子装了一麻袋,各类肉食、皮张都攒下不少。
下山过年当然都得带回来,该卖的卖掉,其余的留着自家吃。
全都搬下来收拾妥当,许世彦这才拎着一只野鸡一只野兔,加上一块鹿肉一块猪肉,进了东屋。
“大爷,大娘。我这刚从山上回来,也没啥好东西,都是在山上整的,留着吃吧。”
老李太太正喂老头子喝水呢,一见许世彦拿来东西,连忙摆手。
“哎呀,三儿,你看你这么客气干啥?
这些东西,你还是拿去给你爹你妈吧,我们老两口还没啥可感谢你的呢,咋还能收你的东西?”
“大娘,你要这么说,可就见外了啊。
咱就跟一家人还有啥区别?我也没别的本事,您二老别嫌弃就行了。
我爹妈那头,还有呢,这一冬天在山上没少划拉。
还是托大爷的福呢,我大爷厉害,那几条狗训的好。”
没有那几条狗,许世彦倒是也能打猎,但肯定没有现在弄得多。
许世彦是从心里佩服老李头,这老爷子年轻的时候,绝对不一般。
“三儿,给,给的,留着,留着。”老李头说话不太溜到,有点吃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