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77 真相大白 (万字加更!求订阅,求月票!感激不尽!)  科技尽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老男人自然不会关注P没P图的这些细节,不过发完朋友圈后,邱尘风才后知后觉的说道:“咦,老戈,你看这孩子还真上相啊,这照片,随便拍拍都看起来跟明星似的。”

    “哦?”戈东树凑上去看了一眼,笑着点了点头道:“是有点像郑少秋,嗯,跟他拍书剑恩仇录那时候像。”

    “是吧?我就说嘛,这老天爷就真有点偏心了,明明靠脸吃饭就够了,还给他一个聪明的脑子。可惜了,如果不带眼镜的话就更帅了。”邱尘风感慨了句。

    戈东树笑了笑,没有接茬。

    对于他来说,宁孑的吸引力本就不在容貌上。就好像刚才跟宁孑见面,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宁孑的帅气,即便注意到相貌,也只是感慨与宁孑的年轻。

    再说了,让宁孑靠脸吃饭?这话要让另一些人听到,怕是能笑上一整年。

    更别提戈东树此时心情多少是有些失落的。虽然他没有抱百分之百的希望,但宁孑如此干脆的拒绝也是他没想到的。本以为就算招揽不成,起码能就湍流算法这块达成一定的合作协议。

    但宁孑似乎根本不在乎软件专利的问题,矛盾的是他却一直建议有为要尊重使用说明里的付费约定。

    当然也不能说戈东树完全没有收获,起码从授权的价格上来说已经没有原始版的定价那么离谱。两种版本的激活码都基本打了个对折。

    但对于这个所谓的谈判成果戈东树也只能苦笑。

    即便以这个价格获得授权,未来在市场上许多产品依然很难跟其他家公司同类产品竞争。一些企业级的大型交换机还好说,几万甚至数十万的售价,到手不在乎那几百块的授权费用。但是对于一些个人组网设备,这个价格就很尴尬了。

    当然,光是给宁孑这边交钱也无所谓。

    戈东树刚刚跟宁孑说的那些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他几乎敢肯定,必然会有人打湍流算法专利的注意。

    将代码进行修改,然后申请专利,然后反向收取专利费,这种操作听起来挺不要脸,但是真能有人做得出来。甚至这种事情还可能是那些大公司下场去做,毕竟做这种事情肯定没可能直接拿到钱,而是为了之后打官司的。一般小打小闹支撑不起那种跨国诉讼的高昂费用。

    当然具体操作肯定不会是大公司亲自下场。

    通过资本运作,成立一个看起来八竿子都打不到的新公司,利用公司本身的资源去促成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专利申请,又或者花点钱直接委托那些专利蟑螂公司,这种公司的主营业务本就全世界各种打专利官司,再然后等到企业在各个市场铺开之后,开始专利诉讼……

    只要想想戈东树都觉得头大。商场上的龌龊事情太多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但宁孑作为湍流算法的作者,他不愿意申请专利,有为集团自然也不可能去做这些。最后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将未来可能会有产生诉讼的费用,计算到使用了湍流算法产品的成本之中。

    当然往好处想的话,起码有为云的建设可以省一大笔授权费。

    不过戈东树也只能往好处想了,毕竟有为集团还是得有底线。

    ……

    虽然陈永刚最终还是碍不过面子专门带来了访客,但不得不说其他安保措施还是做的很到位的。这也让宁孑的名字依然挂在热搜上,人在体大的消息也已经传了出去,但对他的影响并不大。

    无非就是连堂姐都在网络上刷到了他的名字而已。

    只要他不打开网页跟那些社交软件,什么热搜不热搜的便可以与他完全无关。依然可以安静的面对三月给他整理好的那些数学难题。

    但对于广大的吃瓜群众们,情况自然不同。一般而言华夏各种热点新闻在网络上爆发,引发热议,平均生存周期大概能有三天,如果影响极大,或者被刻意引导,大概能存续到五天,最长也许能连续一周引发关注。

    当然也有些本该爆发三天以上的热点,因为更劲爆的消息传出或者管控,可能不到一天就消失不见。

    宁孑的名字上了热搜这件事,明显正在爆发期。

    华夏又出了一位年轻的数学天才,绝大多数人都是喜闻乐见的。尤其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两篇数学论文登上了《数学年刊》这种在全球许多数学家眼中如同神一般存在的刊物上。

    更别提两篇论文在两个月内接连发表,还解决了两个世界难题,其中一道难题还是大名鼎鼎的千禧年七大难题之一。这就更让宁孑的名字有了一丝传奇的性质。

    这着实很刺激人,尤其是刺痛了不少真在攻读数学博士们的那颗敏感的心。不过大多数人的心情也只能是敬仰。

    也有质疑宁孑的年纪怎么可能有如此水准的,再加上华夏总有些奇怪的人喜欢把一些成果往自家孩子身上堆,也不管符不符合逻辑,于是网上的争议声自然变大了起来。

    如果在加上本就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便让这些热搜更热了,热到冒泡。

    当然看起来依然是个自然发酵的过程。

    随着热度的不断增加,关于宁孑的过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扒了出来。

    毕竟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必然会有痕迹。

    曾经的同学,老师,街坊邻居……

    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跟熟悉的经历,想到那个熟悉的人,自然会忍不住多上一句嘴。

    当有心人将这些资料都开始整理起来,便侧写出了一个轮廓……

    第一批被打脸的是那些关于学术转移造假的怀疑。

    小城少年,高中前的生活圈根本没有离开过南湖省的小县城,还在离异家庭,跟着父亲生活。父亲是工人,还在九十年代便因为厂子倒闭下了岗,之后一直是打零工为生。

    到是还有个大伯,但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只是在小县城里开了个五金店,宁爸就是在这五金店里帮着做些小工。甚至宁孑小时候在学校为数不多的三张照片都在网上被发了出来。

    两张初中,一张高中,都不是主角,两张是拍照时不小心带到了,但被直接圈了出来。另一张则直接是初中的毕业照。

    但凡有眼睛都能从宁孑的衣着打扮跟那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