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89 论一方付出,多方受益的循环是如何打造的  科技尽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讲真,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在回复邮件的时候,窦少涛想到了当时宁孑在微信中回复跟的原话,国内跟穷国便也算了,如果是那些光听名字就特别有钱的实验室,价格大可以尽管往高了报,他们大概率会买单的。

    嗯……

    于是在让业务部邮件回复的时候,先是在官网上的设备简介中将这种型号的激光发射器直接改为缺货状态,然后回复邮件时,在计算了出口价格之后,直接在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出口价基础上提高了,而且还是fob交易的报价。

    万万没想的是很快对面便回复了邮件,价都没还不说,还直接订购了两台。甚至还在邮件末尾夸了他们一句效率真高,竟然在他们下班前就回了邮件。

    并让他们尽快准备好合同,因为这个试验安排得时间比较紧张,所以他们希望交易能尽快完成。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最终这单成功的话,绝对是公司做得最舒服的一张外贸单。

    两台设备卖了相当于在国内四台设备的钱不说,还是fob交易,这也意味着公司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还能省下税费跟运费,回头还能享受优惠的退税政策。

    这里里外外加起来,跟费米实验室做的这单生意,不但把送给宁孑那台设备的钱赚回来了,还多了很多。

    这一度让窦少涛怀疑自己可能遇到了骗子……

    哪怕心里有疑问,业务部门还是加班搞定了合同,第一时间给对面传真了过去。因为对方太爽快了,怕是骗子,甚至还在合同细则中约定了需要全额付款才会发货的交易方式。

    然而第二天,对方很快确定了合同,并询问是否接受电子合同。因为这样比较便捷,合同签订之后他们会尽快打款,夏锐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尽快将仪器运送到指定的港口,并交给他们委托的货运商。

    到了这一步就不关夏锐公司什么事了,仪器到了美国的报税、清关都由费米实验室负责。

    真的,直到公司收到了费米实验室的电汇单,窦少涛都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骗子。

    虽然这笔生意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并不算什么大单,无非就是两台设备而已,但做这一单的过程直接颠覆了窦少涛这位业务总裁对于销售的认知。

    这特么的……

    果然还是有钱人的生意好做啊!

    不说多了,一年下来这样的外贸单能签个上千单,今年的财报可就好看了。

    然而当他心急火燎的在微信上跟宁孑说了这个消息后,等了半小时,得到的回复就一个字“哦”。

    对方甚至都懒得多打一个标点符号。

    这顿时让窦少涛感觉有些抑郁了。

    果然,一切都在牛人的意料之中。

    以前窦少涛觉得读书也就是那么回事,毕竟他的学历真心不高,完全靠的是在江湖上打拼,才坐到这个位置。不过话说回来,像他这样年代那一辈人当年的文化水平其实都不太高。

    他八五年中专毕业在当时已经是高学历了,甚至毕业后还是干部编,在当时的企业干了几年后,一样能管理那些大学生。但今天他真不这么认为了。

    真的公司能请来这样一位大学生,他能给供起来。

    读书这种事,果然还是得看怎么读啊!

    这甚至让他对宁孑之前跟他吹下的那些牛……不,应该说承诺的那些事情有了期待。

    话说帮助夏锐进行产业升级,这是真的假的?

    是的,窦少涛已经下定了决心,如果接下来真如同宁孑说的那样,还有这种冤大头送上门来挨宰,他得去跟老总商量一下,在京城投资一个研究所了……

    不为别的,宁孑可是答应了如果合作愉快也许未来可以帮他们进行产业升级的。

    到时候为了宁孑这句话,公司都在京城投资研究所了,这位大佬应该拉不下那个面子不认账吧?

    ……

    华夏,京城,燕北体大。

    宁孑并不知道不过因为做成费米实验室一单生意,窦少涛便惦记上他了。

    不过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其实跟夏锐联系的第一封邮件本就是三月操作的。

    跟这些一线的厂商联系同样也是三月的布局。

    在三月的帮助下,将新的理论转化成实验室成果相对容易,但是实验室成果跟工业化生产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前者不需要考虑成本、量产、良品率等等诸多问题,而一旦开始大批量的生产,这些恰好又都是生产企业最重视的东西。

    更别提实验室只需要出成果,很多操作参数跟工业化生产其实不一样的。最简单的例子,在实验室里加热一杯水到指定温度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放到工厂里要加热一个五吨大罐子的水到指定温度显然要困难许多。加热方式必然有区别。

    所以对于未来用得上的那些实体企业,先想办法给一些甜头,获取对方信任,这样在未来要将实验室成果放大到工业化生产的时候,对方能够给予最大程度配合,那就是妥妥的双赢。

    毕竟那个时候投入各种生产设备,改造或者建设新的厂房,都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没有那种长期沟通合作慢慢建立起来的信任度,实体企业其实很难下定这种需要高额投入的决心。

    这大概也是三月这种人工智能都会觉得无奈的地方了。

    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本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哪怕一个推出时人人叫好的政策,如果不经过不断的扩大试点范围,在实践中寻找可能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不断修改至完美。而是直接大范围推广,天知道能闹出多少幺蛾子,甚至到最后可能引得无数人怨声载道,最终不得不收回。

    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每次都做出最优化判断,并果断执行。尤其是还掺杂了太多利益纠纷的时候,甚至会更先进并不是最适合的论调。

    这时候长期建立的信任度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